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pexels

文丨动脉橙果局
医保谈判之后,被称为“孤儿药”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一夜之间就火了 。
促使其“走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高兴,另一个是惊讶 。“高兴”是因为70万一针的天价药诺西那生钠,在进入医保体系之后终于有了一个“亲民”的价格,这将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
另一方面,诺西那生钠等罕见病药物的调入,意味着近年来多方呼吁的高值罕见病药纳入医保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为未来更多罕见药进入医保体系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
“惊讶”则是因为这种药的售价居然是70万一针,这极大地颠覆了大家对于药价的认知,不少网友甚至感叹,“这打一针的钱比我一辈子挣的钱还多!” 。更让人感到窒息的是,诺西那生钠需要终身用药,第一年打6针,之后每4个月打1针,打就生效,不打就无效 。
这对于患者以及其家庭来说,真的很残酷,一边是天价般的医药费,一边是可触及的死亡,不平衡的偏差之间开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绪,那就是对于药企的“敌视”,于是乎我们看到了诸如此类的热评:“定价这么高,药企到底要赚多少钱啊,能不能为患者考虑一下?”、“这么大的降价幅度都能接受,那证明药企还是有利润可赚,之前肯定赚了很多钱了吧!”、“药物研发出来不就是给患者用的吗,药价定的这么高,谁用得起啊,药企真是冒着良心赚钱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是,但又不完全是 。
01、吃力又不讨好的“孤儿药”如何定义“孤儿药”,官方给出了三个词,分别是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和研发成本高,别小看了这三个词,它几乎道尽了“孤儿药”研发的辛酸 。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重体力活,除了要有核心技术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款“First-in-class”新药的研发成本(包含失败研发管线的平均成本)大约在10亿到20亿美元之间 。
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文章图片

请输入图图1 |  “九死一生”的药物研发阶段说
而在研发时间上,则需要10到15年,主要会经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四个关键阶段 。其中,第三阶段“临床试验”最为耗时,一般需要5到7年 。
这还是站在药物研发成功的基础上,如果失败了,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新药研发临床I、II、III期的平均成功率分别为63.2%、30.7%和58.1%,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从I期到上市,创新药临床研究的成功率不到10% 。
创新药尚且如此,不受人待见的“孤儿药”在研发上只会更加艰难 。
首先从技术上来讲,“孤儿药”的临床研究和入组面临着极大挑战 。患者数据是对疾病开展针对性研究的基础,但“孤儿药”却在这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一方面,治疗靶点的研究受制于孤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不足、样本数量不足,所以临床研究的耗时很长,而且实验的终点设置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患病人群少也使得临床实验的招募和入组比较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