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读经不看书我就生气

他读经不看书我就生气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任何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问题,是父母不自觉地延袭或照搬了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或手段,都有伪文化的烙印,我们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但即使知道,也很难做到,这就必须依靠明师的引领了。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情绪问题的重要,但总管不住自己,从小到大家里人的一言一行一直都装在内心深处,左右着自己的情绪,再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我想,人缘,情商,性格问题等等其本质都是我们心里住着不怎么健康的小孩吧。
不健康的心理后果很严重,带来的是不健康的身体,糟糕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家庭关系等等,甚至会影响下一代。
这段时间,小叔的孩子到我们家来,我一直在说服自己接纳他,尽量对他一视同仁,老实说,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小叔的孩子尽管只是个孩子,比豆豆小两个多月,但已尽力做到他能做的了。
豆豆呢,不自觉地复制她在学校时和某个孩子的紧张关系,把人家如何对她的一切又一个一个地复制到她和弟弟的相处中。
在这过程中,我曾对豆豆说过的话,又一句一句地从豆豆嘴里被复制出来,倾泻到她弟弟头上。
这周一,听了周老师早课,我们读经典时,两个孩子的战争又爆发了。以前,我都是做旁观者,可以吵架,但不能打架。现在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再做旁观者,我得进行干预。
我把豆豆叫进房间,关上门,先是轻轻拍她后背,问她现在心情如何。
周老师的情绪处理五步法,先把第一步完成了。当时还有个小插曲,进房间前,豆豆去她床铺拿她爸爸刚买回来的乳胶枕头,舒服地躺着,开心地不断催促我:“妈妈,想说什么,快点喂。”而我拿不准这五步是如何进行的,打开手机偷偷看边应着她“好好,等一下,等一下”。
第二步,“不带偏见地倾听”我认为可以省略了,因为我当时就在现场,就直接进入下一小步,问她现在心情如何。
她说心情很不好,很生气,本来想帮助他,他却不领情。
我心里想,是呀,人都是这样呢,明知道自己做不对,但总问自己辩解,一旦申辩成功,就免受来自“法官”的判罚,而我们父母或者老师是不是总充当法官的角色呢?我们的判罚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如果有利,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问题还是越来越多呢?这不就是伪文化的危害吗?如果我们换另一种方式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就比如珂海妈上次分享的摔破碟子事件,孩子把碟子摔破了,妈妈淡定地让他获得了碟子易碎的常识,一起把碎片处理了,然后开开心心地吃饭。我认为这样的犯错才是有价值的,孩子不会因为要承担后果而极力辩解或说谎。这就是疏,而学校对孩子犯错,则采用堵,就是惩罚,所以很多小学生都怕老师,但怕并是不会让孩子品质完善,他只会隐藏起来。这样看来,网上的说法“如果你只把孩子教育交给学校,那你的孩子就真的无药可救了”,就可以理解了。
扯远了,把自己飘忽的思绪拉回到刚才说的的吵架事件上来。
我说你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你生气之后事情得到解决了吗?
豆豆说没有,弟弟读经典不看书,老是东张西望,我好心提醒他,他还不听,还说说说个不停,然后我也生气了,自己最后也不看书了。
我忍着好笑,问她这种生气的感觉你喜欢吗?
她说不喜欢,谁叫他不听我的呢,妈妈不是说读经典要边读边看书吗?
我说是呀,读经典就像和人聊天,要看着人家眼睛说话的,这样才尊重别人。读经典都不看书,就是不尊重经典,哪里能长智慧呢?
“为弟弟读经不好好看书而生气”是豆豆当下的情绪,她自己说出来了,这样第三步算是完成了,还真不知合不合格?
现在来走第四步,我问豆豆:“弟弟读经多久了?”
豆豆答:“一个星期。”我说:“是呀,他在家里没读过经典,来我们家才开始读,是不是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豆豆停了一会儿,不再笑嘻嘻的,正色地说:“是呀,确实是这样。”
我再继续问她:“我们经典刚请回来时,妈妈是不是天天陪你读?”
豆豆:“是的,谢谢妈妈。”我们两个都躺在床上,枕着她的乳胶枕头,豆豆撒娇地搂着我的脖子要亲亲,边笑着说。
“你看,你是不是很幸福?爸爸妈妈总是陪在你身边。你看,弟弟来我们家,爷爷爸爸妈妈都不在他身边,我们是不是多给他一点爱,让他也开心一点,不那么想家?”
“比如吃饭的时候,我告诉他不要含着饭菜说话,说过几遍之后,他还是这样,我就生气了,说让人看着很恶心,你说觉得恶心就不要看,你又说说话不看人不是没礼貌吗?然后你说那我就换个地方吃饭,我说才几个人吃饭,还不同桌吃,不是更没礼貌了吗?还有,他老是喜欢打断人家说话……”豆豆滔滔不绝说起来。
“好吧,弟弟来这里,是客场,你是主场,就像刚结束的世界杯,俄罗斯是不是占了很多优势?也许你说得有道理,但这样咄咄逼人,是不是让人难以接受?”
“从你和弟弟的相处方式,我想到了你和某个同学的相处方式,我感觉你把从她那里所受的气,又转嫁到弟弟头上,你认为这样公平吗?”
豆豆很快地说:“你是把我比成她一样的人了?”我说:“那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这样的?你说的那些,弟弟不一定做得对,可能都没人跟他说过,现在他都十一岁了,来我们家才一个多星期,说改就马上能改的吗?”
“还有,你说像你这样的人,是没人跟你做朋友的。这是妈妈以前生气了说你的,是妈妈不对,其实你也有很多朋友,对吗?”
“是呀,以前妈妈就是这样说我的。”豆豆很委屈地说。我心疼地把她揽进怀了,说:“对不起,妈妈错了,以后妈妈不这样说了,妈妈也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所以才加入情绪管理营,学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其实弟弟有很多朋友,很多人都喜欢弟弟,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满身缺点。”
“易经里有一种最重要的思维,你知道是什么吗?”
豆豆回答不上来,我启发她,比如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太阳,就必定有阴影……
“噢,我知道了,是阴阳思维。”豆豆开心地说了出来。
我给她翘起大拇指,“对,就是阴阳思维,阴阳思维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好和坏都是由人的欲望来决定的,比如现在天天下雨,我们出门不方便,就觉得下雨不好。但如果老是不下雨呢,就很难受了,可能还会被晒死。”
“那对于弟弟,你认为做到不好的地方,怎么办呢?妈妈认为你可以说出来,他能接受就好,如果不能接受,给他时间,让他慢慢调整过来。”
“但是,看到他这样,我难受呀!”孩子毕竟是孩子。
“那你该怎么办呢?就这样一次次地吵架吗?”
“不行,我不想老是生气了。”
“你看看,妈妈把脑袋里的想法,像装饭到碗里一样,装到你脑袋里行吗?”我作势从自己脑袋里掏一团东西出来,塞进她的脑袋里,孩子嘻嘻地避开了。“不行不行。”
“这就对了,最难的是把人家脑袋里的想法变成你自己的想法。既然难以让别人改变,那你自己呢?”
“那改变我自己也很难呀。”豆豆无助地说。
“改变别人,改变自己,做好自己,都是非常难的事情,淑真阿姨在早课也说过,先接受自己,我们做得不好,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法改变,只能接受,下次尽量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我们就慢慢地改变自己了。”
“反正他不按我的要求去做就不对,他不改我就生气。”
“好吧,那你的要求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
“我的标准呀。”
“你的标准符合道吗?是世界运行的规律吗?就像我们的137学习法那样吗?”
“我说是就是。”哈哈,孩子也开始意识到自己错了,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大家想想看,孩子的所谓的标准,是不是父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下形成的?
我们能保证这些标准都是正确的吗?我们是不是不自觉地成为伪文化的传播者了呢?
【他读经不看书我就生气】当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忽略了自己和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是不是越来越焦虑,越来越不安,越来越狂躁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