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没了朋友

有一天,你猛然发现,电话通讯录翻过了好几页,全都是工作来电;微信通讯录翻了又翻,也没有友人的详聊记录。好不容易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安静下来一会儿,却发现找不到一个可以深聊的人。于是,反问自己:那些好朋友,都去哪儿了?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联系好朋友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当时聊了多久聊了什么吗?
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和人成为朋友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事实证明,越长大,友情越淡;越长大,越没了朋友。
记得高中那一年,她问我,当你孤单时你会想起谁?
我想了很久,然后摇了摇头。
她笃定的眼神看着我说,当我孤单的时候,我会想起你。
那一瞬间,我认定了她就是我永远的朋友。我不太喜欢轻易的交好朋友,不喜欢随意的向朋友袒露自己的内心。
【越长大,越没了朋友】但她,我认定了一辈子的朋友,让我愿意为我们的友情真心付出。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哭泣。
十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她说那句话的表情,依然把她当成最好的朋友。
但她早已忘了她说的话,忘了她曾经最好的朋友。
大学的时候,我们都很自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通过电话qq联系对方,讲述自己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及遇见的每一个人。
后来,渐渐的联系少了,因为共同话题也少了。
工作了,她也结婚生子了,除了在微信上问候几句,再也找不到可以聊很久很久的共同话题了。
翻阅着微信和通讯录,惊讶的发现我们微信聊天每次都不超过三句,“最近怎样?”“还是老样子。”“哦!”通讯录里甚至连她电话都没有了。
还一个初中同学,读初中的时候,常常去她家蹭吃蹭住。高中时,虽然不在一个班,但还是天天见面,分享着彼此的酸甜苦辣。
记得高一时住宿,周五下午回家比较早,忘了洗衣服,第二周去学校的时候发现衣服都晾起来了,才知道是她帮我洗了。
大学时,我们的学校离得不远,每周末都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记得大学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在学校里摆地摊卖包包,人生中第一次赚钱的我们,很开心很开心。
后来我工作了、结婚了,她读研了、结婚了、生孩子了。聊我的工作,她显然没有听进去的动力;聊她的学习,我也丝毫没有好奇心;聊我们的生活,距离太遥远,无法设身处地考虑彼此的心境,聊太多也毫无意义。
我都不记得上次联系还是多久以前,假如要联系下对方,我们真的找不到共同话题了。
其实,很多很多的友情里,都再也没了共同话题。
突然觉得友情太脆弱太脆弱,牢固性就如一个三角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弱,直至消失。
俄亥俄大学教授William Rawlins归纳出,从14岁到100岁,人们对于朋友的定义都是相似的:朋友是那些我们所欣赏的人、可以说话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区别在于,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产生这样的感觉的情境在发生变化,我们处理关系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当我们渐渐长大,结婚了,有孩子了,人生中有太多太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只有一次次推掉朋友的聚会,忽视朋友的联系,没有时间去陪伴那些曾经陪我们度过了重要时间点的朋友,也没有时间去新交一些新的朋友。
然后有一天,我们发现,那些曾经的好朋友太久太久没见了,那些新的好朋友其实不算能深交的好朋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