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在山的什么位置 谷山在哪里

△邓谷山,树木繁茂 。
△“鼓法”和“金重”书法挂在正门左边的鼓楼和右边的钟楼上 。
△鼓山寺(保宁寺)里,猫头鹰的尾巴高高的 。
自从探索了列入国家福地名录的长沙两大福地岳麓山和鹅阳山后,我跟随鹅阳山的“鹅”和“羊”这两位困在红尘中的神仙,闻香识名山,来到了湘江对岸的孤山 。山谷是由连绵起伏的山峰组成的山脉,位于长沙市岳麓区王越街与望城区交界处,与鹅阳山隔江相望 。主峰是王峰,海拔362米 。
【山谷在山的什么位置 谷山在哪里】山谷里有座庙,据说它的前身是供奉谷神的道观 。
听说鼓山有鼓山寺 。按照和尚们上早课的习惯,他们在初夏的某一天凌晨四点多从岳麓区金星中路拐进鼓山路,顺着山路走到鼓山寺外 。天还没全亮,就在寺外,钟声响起,于是我们停下来,静下心来,把一切都抛在脑后,像听音乐一样认真听 。大约过了一会儿,钟声里开始出现诵经声 。又过了一段,另一边楼里鼓声大作,却见一个和尚,在一盏明晃晃的灯下,穿着青灰色的法衣,拼命地打 。鼓槌不仅在鼓的中心,而且在鼓的许多位置,上下停止 。声音像是战士兰陵的入场曲,很有气势 。
当鼓声渐渐停止,钟声再次响起,仿佛是回应 。我不明白这个规则 。我只是觉得无论是钟声、人声还是鼓声,都很响亮,很虔诚 。沉浸,似乎可以随着声音的搅动,逐渐打开身体和意识,与天地融合,让物我相忘 。天空在这些乐章中微微亮了起来,村民们的脚步声轻轻响起 。当他们经过时,他们既不低声说话,也不抬头看寺庙 。一方面是尘埃,另一方面是中国入世 。同样的时间空,就像两个世界,但互不打扰,也是和平的 。而且鸟鸣声也是从山里传来的,鸡犬叫声也是从山里传来的,像是两个世界的使者,让大山更加幽静 。
鼓声和诵经声停止后,我看到了天空中的日出,像金色的小米堆积在天空上 。然后我就想起了当地的传说,古农神古神曾经出现在这座山上,古山寺的前身就是供奉古神的道观 。难怪,鹅阳山的两位神仙“鹅”和“羊”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 。他们约好每晚游过湘江去这山上偷粮,然后天亮就走 。
尾高,唐风吹透潭州 。
清晨,向寺外望去,只见寺楼的尾部,是唐式的影子吹过潭州 。我不禁兴奋起来 。唐朝之旅,从长安到京都,奈良,寻找盛唐的气象 。最后一年,在唐朝中后期的潭州(今长沙)中兴 。每读几句经典,我就去遗址看看 。与唐、湘的纵横发展坐标,就像一个混合着写意的叙事拼图,日渐丰满 。
书中记得,鼓山又名云母山,自晋唐以来就是佛教名山;鼓山寺又叫保宁寺,其天王殿曾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唐式建筑 。当然,今天的保宁寺,是2015年重建的,完全是钢筋混凝土 。只是尾巴还高高的,勾起了我无限的想象 。
与西方建筑强调立面构成不同,我们的建筑对屋顶有着不同寻常的偏爱和重视,有着很多兼具结构和装饰功能甚至文化和社会意义的构件,其中尾部应该算是最重要的一个 。《尚书》曰:“蚊蚋之尾,水之精,可防火,可置堂 。现在的人造很多字 。”尾部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两端,大多由玻璃或陶瓷制成 。它们一方面是装饰性的,另一方面是实用性的 。它们为主脊、竖脊或驼峰脊的连接处提供了稳定的接缝,能有效防止脊瓦坍塌和雨水渗漏 。此外,它们还有防火防灾的“抗胜”功能 。保宁寺的尾部是典型的唐风 。
在保宁寺及其创建者的创建年代,争议颇多 。甚至有人怀疑,明朝古国王是否真的是为了避世才在这里出家的 。但从典籍、诗词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活动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西汉时期的北津古城就存在于山谷边缘 。在唐中后期和五代时期,鼓山寺和岳麓山道林寺、鹅阳山、开福寺(原回春园)一样,都是高僧和诗人的足迹无数次重叠的地方 。
翻阅晚唐湖南诗人的诗作,曾居岳麓山道林寺的诗人如罗、杜甫、宋、韩愈、刘长卿、刘禹锡、张炜、裴秀等 。,掩不住他的身影和光芒,给我们留下了两幅与鼓山寺有关的作品 。一部是《幽谷山寺》,里面写了很多场景:“城内常见青棱,水边黄昏送僧回家 。几座山峰和云彩垂在地上,一直到山顶 。寒溪不生浮物,阴崖去年还积冰 。这身子底下好不容易扔东西,然后我陪你走 。”还有一首《送孤山长老》:“我游遍了名山大川,遍了先人,却来到这世上消磨时光 。会愿意为我的老师,付出广大弟子的心 。有没有虚拟空遮住眼睛?你不妨写信问你的朋友 。天空怎能深如水底?”
相传谷山上有灵谷洞,深邃莫测,名曰子木洞;山脚下有个龙潭,里面盛产绿纹花石,可以用来做砚台 。它无声而明亮,所以我还没来得及一一探究 。还说鼓山采石场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鼓山砚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恢复生产了,有一天想买 。
它与道教眼中的岳麓山、鹅阳山关系密切 。它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祖庭 。充满美丽传说和人文历史的孤山,如今成了人们徒步、赏林的公园 。文、图/柯(专栏作家、插画家、摄影师)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