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安能物流电话 安能物流在哪里

文|优牛财经
紧随“快递第一股”德邦的步伐 , 如今处于行业头部的安能物流也走上了上市圈钱之路——5月6日晚间 , 安能物流正式向HKEx递交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中的信息 , 凯雷集团、平安保险、CDH投资和新华控股是其支持者 , 而其共同发起人是摩根大通和CICC 。
在动荡的行业背景下 , 几家零担物流商正在准备一场“持久战” 。比如本文主角安能物流 , 在宣布转战HKEx之前 , 已经连续获得两轮融资 , 金额均超过3亿美元 。另一家玩家一米滴答在2019年被Uc优视全资收购 , 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上市的先兆 。
零担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恐怕在筑起高墙、广积粮之后还会继续 , 下半年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残酷 。这令人担忧——无休止的价格战会不会让快递变成另一个恶性循环的快递市场?现在活跃在业界的玩家中 , 有多少人能笑到最后?
不走德邦的“平凡之路” , 安怎么进行业前排?相比于千年前崭露头角的老牌玩家德邦 , 安能物流只能算是个年轻人——它的前身上海安能物流有限公司2010年才成立 , 到2011年 , 在全国只有20个网点 。当时德邦有1300多个网点 , 3200多辆车 , 这些资源都是自营的 。
物流网点和车辆都采用自营模式 , 这一直是德邦的强项 , 早期也是被人称道的 。在德邦当政的那些年 , 大部分零担物流企业走的都是它的路 。另一方面 , 自营模式的巨额费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 , 尤其是像安能这样的初创企业 。
为了解决成本高的问题 , 安能选择引入加盟制 , 试图将高不可攀的夫妻老婆店围起来 , 这让其扩张步伐变得更加迅猛 。招股书信息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安能已与约26 , 400家货运代理及代理商合作 。
加盟制的优势——扩张速度快 , 成本低 , 确实值得称道 , 但过分强调这些要素 , 就会落入服务质量低下的陷阱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 , 安能保留了部分自营业务 , 包括物流环节中最关键的配送中心、车线以及各种基础设施 。
目前 , 安能在全国拥有147个自营配送中心 , 覆盖全国约96%的县镇 。自营车队包括1500多辆卡车和2700多辆拖车 。此外 , 安能拥有超过1000辆卡车的第三方车队 。货运量方面 , 2018年、2019年、2020年 , 安能物流总货运量分别为730万吨、810万吨、1020万吨 。
中心自营地方联盟的商业模式和自主打造的多种数字化工具 , 是安能敢于与其他玩家角力的底气 ,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近十年来不间断的商业探索 。然而 , 这家年轻的公司在探索第二条成长曲线的过程中也走过弯路 , 甚至险些在深渊中翻滚 。
高调进入快递行业却“碰壁” , 安能的下一步棋在哪里?这一悲剧性的失败 , 源于安能物流在2016年做出的一个决定 。
通过高达15亿元的巨额补贴 , 安能最终在货量上超越了行业老大德邦 , 网点分布也超过了10000家 。更重要的是 , 当年安能成功实现了快递业务的盈利——这是其命运的转折点 。盈利后 , 不满足于快递的安能将目光投向了竞争更加激烈的快递市场 。
一开始 , 进入快递行业似乎很顺利 。在20亿元巨额资本的激励下 , 安能凭借免费干线的优势和加盟制的“特色”实现了快速扩张 , 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票量环比增长30%的水平 。在2017年安能全国网络大会上 , 安能物流高级副总裁朱建辉也大胆表态 , 称公司快递业务量“已经达到第三梯队第一” , 2017年底将上升到第二梯队前列 。
或许安能快递真的达到了朱建辉提出的目标 , 但这在2018年风雨飘摇的快递价格战中毫无意义 。经过一年的激战 , 安能的现金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这从其招股书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018年 , 安能物流净亏损达到了惊人的21.13亿元 。
巨额亏损促使安能重新思考快递市场的未来 , 最终使其在2019年宣布放弃快递业务 。此举被安能物流董事长王拥军形容为“史诗般的撤退” 。"每个人都意识到 , 我们必须走一条稳健的道路 , 注重效率."王拥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安能改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019年 , 安能物流快递收入从17.26亿元下降至8973万元 , 亏损相应收窄至2.14亿元;2020年 , 安能物流彻底剥离快递业务 , 也重回盈利之路——数据显示 , 当年安能物流净利润2.18亿元 。
王拥军
王拥军认为 , 安能现在应该是“零担物流之王” , 而不是跨界与多家快递巨头争夺增量 。“我们仍然有很高的天花板 , 留下一个由专用物流占据的大型股票市场 , 这是我们的最佳目标 。”
安能成为中国的ODFL吗?从单个市场规模和潜力来看 , 安能所在的零担物流市场并不逊色于快递市场 , 甚至远高于后者 。国泰君安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 目前中国零担快递市场高达1.5万亿元 , 而同期国内快递市场仅为8000亿元 。同时 , 在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大趋势下 , S2B、C2M等模式的诞生 , 必然催生多元化的物流需求 , 零担快递市场仍有望继续扩大 。
相对于成熟的美国零担市场 , 中国的零担市场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 。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 , 截至2020年 , 美国前十大零担网络已占总市场份额的74.0% , 而中国前十大零担网络仅占总份额的34.4% 。显然 , 与固化的快递市场不同 , 国内零担快递市场仍有大量空房间容纳新玩家 。
目前 , 除了安能物流 , 行业内的垂直玩家还有一米滴答、跨年快递、德邦快递等 。扮演跨界showstopper角色的是快递巨头——百世快递、大云快递、中通快递 , 以及顺丰旗下的顺鑫捷达、自营快递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 , 申通和童渊在2017年也曾计划进军快递市场 , 但前者在遭遇亏损后逐渐淡出 , 而后者的业务仍处于“试水”阶段 。
从营收数据来看 , 以自营为主、性价比高的顺丰无疑更有优势 。2018年 , 顺丰的业务收入达到80.5亿元 , 同期安能的收入达到53.31亿元 , 同样跨界而来的百世为41亿元 。
【吴桥安能物流电话 安能物流在哪里】但问题是 , 快递行业难逃价格战的魔咒 。多年来 , 只要有一家企业选择通过降价来抢占市场 , 其他企业就会纷纷效仿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 , 中通在今年年初推出了“除西北五省外全部7折”的优惠政策 , 随后安能、一米滴答、百世、大云都推出了类似的政策 。
“现在的客户对价格极其敏感 , 很难比竞争对手多收一分钱 。”在采访中 , 王拥军直言不讳 。
面对价格战前景的不明朗 , 安能这两年更多谈的是数字化、精细化运营这些名词 。在其最近的融资中 , 包括本次招股书 , 都提到要把资金作为“科技创新”的一种方式 。
很难不让人想起美国零担快递巨头ODFL——就像早年的安能一样 , 这家起源于弗吉尼亚州的快递公司通过专注于主营业务来盈利 。随后 , 它开始不断收购同业公司和货运线以增加规模 , 同时以现代化的管理确保高质量的服务 , 从而增强其在行业中的定价能力 , 而精细化的运营则帮助其降低成本 。这一切成就了它今天的成功——截至2019年 , ODFL的净利润率达到14.98% , 而按照2020年的数据 , 安能当年的净利润率仅为3.08% 。
ODFL的成功秘诀值得今天中国的零担快运者学习 。毕竟 , 在效率战中做一个进攻者 , 总比在价格战中做一个响应者要好——前者可以依靠效率优势提高定价能力 , 保证自己的生存 , 同时可以树立良好的口碑;后者只能在长期亏损中挣扎生存 , 期待可能到来的下一轮融资 。
做进攻者还是防守者?相信各大零担快递公司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 但能否在这场效率大战中存活下来 , 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