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背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财报|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背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懂懂笔记
8月27日,被称作“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报告期内,公司总营收为17.73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16.8%;毛利11.17亿元,同比上涨109.4%,尽管业绩增速还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但成绩仍算亮眼 。
不过,和亮眼的“成绩单”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上半年业绩公布后,泡泡玛特股价先涨后跌,最终报52.05港元,跌幅超7% 。与上市后的高峰期相比,泡泡玛特的千亿市值已经蒸发接近一半 。
坊间有分析指出,盲盒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泡泡的泡沫要破;更有声音认为,经历了几年的疯狂发展之后,乱象频生的盲盒市场整体都要“凉凉”了 。
但是在走访了一圈行业内人士后,我们发现了更多的迹象和趋势 。
中小品牌也想吹“泡泡”盲盒的赛道,仍然相当拥挤 。
除了泡泡玛特以外,行业中耳熟能详的盲盒品牌还有52TOYS、IP小站、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等 。同时,还有大量的“无名”后起之秀、创业团队,也试图“挑战”泡泡玛特的行业地位,在火热的潮玩市场中分上一杯羹 。
在泡泡玛特发布半年业绩报告的同一天,一条#玩具工厂订单全是盲盒#的话题瞬间冲上了各平台热门内容榜单 。央视《正点财经》报道,有些玩具工厂70%的业务量都与盲盒相关 。可见,行业的创业热情并无明显消退 。
“盲盒可以说拯救了玩具工厂,订单需求实在太大,现在工人每天都要加班 。”汕头澄海一家玩具工厂的管理负责人沈浩(化名)告诉懂懂笔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厂外贸出口订单颇受影响 。但好在从去年七月份开始盲盒市场开始复苏,新兴品牌、创业团队的盲盒玩具订单一直在陆续增加 。
据沈浩介绍,早在被称为“盲盒元年”的2019年,工厂也曾零星做过盲盒的订单 。但在当时,合作企业对于公仔制造工艺、品控,要求普遍并不高;有了毛刺、气泡、色差都能通过验收,客户追求的是极低的成本 。至于公仔形象,主要也是从目前主流的IP“魔改”而来,有的甚至是直接抄袭和山寨 。
财报|盲盒创业热情不减,花样入局背后,新玩家都想吹“泡泡”?
文章图片

然而,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好几家品牌对于订单所采用的材料、生产的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在工厂流水线上,还常常能看到IP原创度很高的盲盒公仔,“感觉行业里的小品牌、小团队,如今都开始重视原创IP了 。”
至于其中的原因,曾有合作企业告诉他,是因为目前的盲盒消费者实在不再好“糊弄”了 。沈浩解释,早期的中小玩家,主要目的是趁着盲盒话题大热、行业正处于风口之上,以极低的成本小步快跑进入行业,并从中捞一笔后就退场 。
可如今,很多团队发现盲盒并非是风口之上“昙花一现”的行业,消费者对于盲盒的消费追求,也不会因为行业的乱象而减弱 。
艾媒咨询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增速有所下降,市场规模为294.8亿元,预计有望在2021年增至384.3亿元;同时,19~30岁的盲盒消费者占比超过50% 。95后更是盲盒的主要消费用户,占比近四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