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咽干、咽痒、咽喉异物感,竟然不是“嗓子”的问题!( 二 )


抑酸治疗是咽喉反流治疗上最常用的内科治疗策略 。我国《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推荐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时一般使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每天2次,饭前30~60min服用,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
由于有研究发现,胃蛋白酶在pH≥5以上环境中仍有活性,认为应把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致喉咽部pH值一过性低于5的情况作为咽喉反流事件的标准[9] 。然而,PPI由于自身药理学上明显的局限,导致临床治疗中难以达到这一抑酸标准 。一项纳入20名健康的日本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随机、开放标签、二阶段交叉研究结果充分说明,PPI效果不稳定,给药后,胃内pH>4的时程较短,波动性较大 。随着后续的给药,抑酸能力才保持稳定[10] 。
另外,PPI由于需要餐前30min服用,患者依从性差 。现实治疗中54%的患者难以做到严格按医嘱时间服药[11],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我国咽喉反流性疾病共识推荐对于疗效不佳者,关注患者用药依从性,优化PPI使用(包括增加剂量或更换PPI) 。
总之,咽喉反流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GERD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逐渐升高 。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症状,同时又有区别,两者的诊断和治疗不断受到重视 。耳鼻喉科医生在面对咽喉反流的患者时,也不可忽视GERD的可能,联合症状、客观检查依据来综合诊断 。也期待有更多的相关研究,以帮助制定规范的诊治策略 。
参考文献
1. Nimish Vakil,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6; 101(8): 1900-20.
2. Jia He, et al. BMC Gastroenterol. 2010; 10: 94.
3. 胡志伟,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6; 96(12): 988-992.
4. Kefang Lai, et al. Chest. 2013; 143(3): 613-620.
5. 杨冬,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2): 94-99.
6. Francisco Schlottmann, et al. Am Surg. 2018; 84(6): 978-982.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51(5): 324-326.
8. 刘晓勇,等. 中华胃食管反流电子杂志. 2018; 5(2): 81-84.
9. Reichel O, et al. J Laryngol Otol. 2008; 122(5): 485-489.
10. Sakurai Y,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5; 42: 719-730.
11. Gunaratnam N T,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3(10): 1473-1477.
VV-MEDMAT-51110 批准日期:2021年8月
过期日期2023年8月16日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咽喉|咽干、咽痒、咽喉异物感,竟然不是“嗓子”的问题!】制版:舒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