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实现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真正早筛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排名第三、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癌症类型,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1】 。结直肠癌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只影响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很低 。
然而,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由于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的增加,导致结直肠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从72岁提前到了66岁 。
而就在今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布的最新指南已经建议将结直肠癌的筛查起始年龄降至45岁 。这进一步凸显了结直肠癌早筛的重要性 。
【结直肠癌|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实现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真正早筛】2021年5月2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研究所朱立新课题组等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markers across populations in early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实现了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CRC)真正早筛,即结肠腺瘤(CRA)阶段的筛查 。
结直肠癌|Nature子刊:我国学者实现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真正早筛
文章图片


图3. 微生物标志物参与的CRA潜在发病机制
该研究实现了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CRC)真正早筛,即结肠腺瘤(CRA)阶段的筛查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同于其它研究使用多类别标记物构建模型,该研究所构建的诊断模型仅仅用到细菌该单一类型标记物,在临床推广上极具优势,将进一步加速结直肠癌(CRC)早筛的进程 。此外,本研究确定的与结肠腺瘤(CRA)相关的肠道菌群介导的功能通路变化也为从肠道菌群角度干预和治疗结直肠癌(CRC)提供了新靶标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生物信息系朱瑞新教授、田川博士(朱瑞新课题组原硕士生、现美国礼来高级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宁宁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朱立新课题组博士后焦娜博士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朱瑞新课题组在读硕士生吴苑琪为并列第一作者 。
论文链接:
参考文献:
1. Wong, SH and J Yu.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r: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16(11): 690-704
2. Ungerer, V, AJ Bronkhorst and S Holdenrieder. Preanalytical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outcome of cell-free DNA measurements. Crit Rev Clin Lab Sci, 2020, 57(7): 484-507
3. Strum, WB. Colorectal Adenomas. N Engl J Med, 2016, 374(11): 1065-75
4. Thomas, AM, P Manghi, F Asnicar, et al.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datasets identifies cross-cohort microbial diagnostic signatures and a link with choline degradation. Nat Med, 2019, 25(4): 667-678
5. http://www.ioncol.com/article/NewsInfo.aspx?id=562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