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丨梅斯述评

导语:2020年度心血管领域的top10盘点来咯!
魔幻的2020年终于马上就要结束了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多个行业都受到全方位影响,但这没有阻碍全球医学科研领域停止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 。
今天,就让梅斯医学带大家回顾一下2020年心血管领域最有价值的研究进展吧!我们选取了高血压再定义、肠道微生物、秋水仙碱老药新用、心脏移植、心血管疾病与饮食等等诸多顶刊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等你来review~ enjoy~
1、JAMA & BMJ:高血压新定义引争议,如何科学维持健康血压?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将最新的高血压定义从≥140/90 mmHg的标准诊断高血压(我国目前仍用这一标准)改为≥130/80 mmHg 。同时,新版指南将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DH)阈值改为80mmHg 。然而,该指南发布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质疑 。
1月28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在JAMA上的研究指出新的IDH定义可能不妥当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收缩压低于130 mmHg,而仅舒张压≥80 mmHg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心衰、慢性肾脏病、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并不会显着增加 。同时,根据旧诊断标准诊断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也与上述不良事件风险也无明显关联 。
心血管|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丨梅斯述评
文章图片


ISCHEMIA试验由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资助,目的是在中重度SIHD患者中比较OMT与侵入性治疗策略的疗效 。共纳入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320个中心的5179例受试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药物保守组(2591例)和干预组(2588例) 。干预组患者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梗、心脏骤停复苏、以及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衰住院的复合事件终点 。主要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或心梗发生 。
在3.2年的随访期间,干预组与保守组分别发生318例与352例主要结果事件 。在6个月时,干预组的累积事件率为5.3%,保守组为3.4%;在5年时,累积事件率分别为16.4%和18.2% 。组间次要结果相似 。干预组有145例死亡,保守组有144例死亡(HR=1.05) 。
心血管|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丨梅斯述评
文章图片


随访期间两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N Engl J Med. 2020 Apr 9;382(15):1395-1407.doi: 10.1056/NEJMoa1915922.
研究认为,对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重度缺血患者,与保守药物治疗相比,积极介入策略不能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或任何原因死亡风险 。
那么,不同干预下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是否有差异呢?为此,研究人员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在随机化前后不同阶段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 。主要生活质量终点为SAQ总分,次要终点包括SAQ的心绞痛频率(AF)和生活质量结果(QoL) 。
主要结局SAQ总分结果支持在3个月时、1年和3年时干预组可使患者获益 。其中,每日/每周心绞痛或每月至少1次心绞痛的患者获益最多 。次要结果显示,在血管造影后行PCI或CABG可明显缓解心绞痛 。在1年时,干预组和保守组患者无心绞痛的比例分别为50%与20% 。
心血管|2020年心血管领域研究进展深度盘点丨梅斯述评
文章图片


两组SAQ随时间的变化 。N Engl J Med. 2020 Apr 9;382(15):1408-1419. doi: 10.1056/NEJMoa1916370.
由此可见,较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可以提高SIHD和中、重度缺血患者中健康状况 。
此外,同时在NEJM报道的ISCHEMIA-慢性肾病试验中也发现,介入和保守治疗对该组人群没有显著差异 。综合考虑上述几项研究结果,梅斯医学认为:对于病情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现行指南原则予以最佳药物治疗应作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冠脉支架治疗的适应证应该更为严格的掌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