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后疫情时代,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检验与临床的专家这么说( 二 )


而在此基础之上,基于临床症候群的检验项目的叠加是临床非常关注的 。例如诊断肺炎或者肺癌,两种不同的疾病患者入院的诊查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患者是更倾向于某种疾病,是不是可以有相应的扩大化的标准检验组合,比如常见的标志物以及叠加的项目打包到肺炎的检验组合,还要重点强调病原诊断的测试 。如果是肺癌,重点可能就是肿瘤标志物等等,这种检验项目的打包组合,可能对于临床的症候驱动和疾病驱动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只是我个人的假设,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
Q:
临床和检验如何来联合设计临床研究,更好更快把数据转化为体外诊断产品??
A:
徐元宏:目前临床检验是提供给临床的公共产品,我觉得可以适度加以组合,借此给临床提供精细疾病的诊断服务,适度的组合可以在临床疾病的甄别或者是疗效的判别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感染性疾病类型判别的价值;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心肌梗死的提前诊断价值,甚至还能够反映ICU患者预后 。
我们更多希望以临床疾病为导向,而不是以标本为导向,更多的介入到临床疾病诊疗当中 。这方面现在做的最多的是微生物,免疫学从微生物中剥离出来以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微生物对机体影响很大,这需要检验走向临床,跟临床紧密配合,而不是基于单独的检验项目,这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Q:
如何从检验科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更多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临床?
A:
崔文彬:我们医院整合了检验、临床以及生物组学的信息,目前涉及了8000多种罕见遗传病,另外向全球提供应用,目前有28个国家、将近6000例的罕见病使用了这些信息,其中有2000多例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诊断 。
另外信息化建设,对整个临床的诊疗包括用药安全是带来很大帮助的,将临床检验的信息整合到支持系统,另外个体化用药方面,比如儿童用药,信息系统会进行及时的警告提醒 。信息化建设实实在在促进了临床诊疗也让患者受益 。现在不管是从医院层面还是从城市的层面都在推进信息化,我相信以后通过数据的挖掘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
Q:
新医改对实验室、临床科室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提前做好准备来应对??
A:
贾方韧:从最近几年的政策走向来看,国家对成本的关注还是比较多的,很多政策在最近几年集中落地 。如果我们关注的重点完全在成本上面的话,其实对检验科、临床科室的发展是不利的 。关注质量、关注成本,一定是会有空间可以去提高的,但是边际效应一定是递减的,如果仅仅把关注点放在成本上,未来的发展道路一定是越来越窄的 。
价值是疗效除以成本,除了关注成本之外,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疗效上去,才能保证我们这个路不会越走越窄,这里面就涉及到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合作,只有和临床科室结合之后才会真正给患者更大的获益,疗效也会更好,成本控制的政策才不会把我们这个科室或者检验这个学科圈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当中 。
除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稳步推进落实中的新医改同样是检验学科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谢鑫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崔巍教授、上海儿童医院 崔文彬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莉教授也就“新医改下如何整合资源,推进价值医疗转型,提升医疗绩效管理?”的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后疫情时代,如何打破学科壁垒,检验与临床的专家这么说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