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五年一度的美国AHA复苏指南更新,内容指向这个最薄弱的急救之处

5年一度的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备受瞩目,昨日指南更新公布,引起业内热议 。
其中有关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 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主要新变化(和夜鹰的吐槽)包括:
1. 强化流程图和视觉辅助工具,为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复苏场景提供易于记忆的指导 。(就是怕你记不住,我给你做个好看的思维导图 。)
2. 再次强调非专业施救者尽早启动 CPR 的重要性 。(这个事强调了50年了 。)
3. 再次确认先前有关肾上腺素给药的建议,重点突出早期肾上腺素给药 。(这个在国内估计贯彻的会比较好,国内有一个(不好的)倾向,用肾上腺素比除颤还积极,瞬间就打个吊瓶 。)
4. 建议利用实时视听反馈作为保持CPR 质量的方法 。(这个就需要一个辅助装置,目前国内的急诊室里基本没有,也就不用指望普通人随身带一个了 。)
5. 在ACLS复苏期间持续测量动脉血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的做法可能有利于提高CPR质量 。(这个监测首先应以一定质量的CPR为基础,就是在充分训练、严格贯彻基础上的一种提高,属于锦上添花,但我们距离“锦”还有很大距离 。)
6. 根据最新证据,不建议常规使用双重连续除颤 。(双重连续除颤指使用2台除颤器近乎同时实施电击的做法 。这有点奢侈,很多时候连一台除颤器都配不齐,这还得两台 。所以老规矩,每2分钟考虑除颤一次 。)
7. 静脉 (IV) 通路是 ACLS 复苏期间给药的首选路径 。如果不可建立静脉通路,也可接受骨内 (IO) 通路 。(哈哈,静脉通路是我们科护理同事的拿手好戏,也一直依赖姑娘们的精湛穿刺术 。而骨内通路需要的打孔手钻差不多要10万,抢钱啊 。)
8. 自主循环恢复 (ROSC) 后的患者救治需要密切注意氧合情况、血压控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评估、目标体温管理以及多模式神经预测 。(自主循环恢复后的监护治疗这都是常规 。)
9. 心脏骤停患者在初次住院后需经过较长恢复期,因此应正式评估其生理、认知和社会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支持 。(确实,重活一次在他人看来是幸运 。但对于患者本人来说,灾难可能如影随行,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可能成为一种梦魇 。关注这个领域非常有必要 。)
10. 复苏过后,组织非专业施救者、EMS急救人员和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可能有益于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面对他人的生死,参与他人的生死,这可能对施救者造成心理创伤,重新回顾你做了什么、你怎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看待结果...这些都是我们重新轻装上阵再出发的必要过程 。但这种呵护是在你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的基础上的 。而对于不学无术、散漫消极应对,严重偏离院前急救科学规范的医护人员,应该严肃批评教育 。)
11. 孕妇心脏骤停管理以孕产妇复苏为重点,必要时准备及早实行围死亡期剖宫产,以挽救婴儿生命并提高母体复苏成功率 。(保大还是保小?其实不是两难选择,管理好孕妇,及时剖宫产,即是保大也是保小 。)
实话说,这11条更新,真不算新 。
但2020复苏指南陈述了一个现实:2015年,在美国,约 35 万成人在经历非创伤性院外心脏骤停(OCHA) 发作时有急救医疗服务 (EMS)人员参与救治 。尽管近年有所进展,仍只有不到40% 的成人接受由非专业人员启动的CPR,而仅有不足 12% 的成人在 EMS 到达之前接受了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急救 。经过显著改善后,OHCA 生存率自 2012年以来已趋于稳定 。
也就是说,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近8年没有再改善 。
原因就在于现场目击者开始心肺复苏的比例不高,而使用AED的比例更低 。这就是生存链里最薄弱的环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