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 ——观《指挥家》有感)

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 ——观《指挥家》有感)
文章图片


第一次看一部荷兰2018年新出品的电影,最早信息是3个月前在朋友圈看到唐颖老师的评论: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丽可(Antonia Brico )传记片,女主冷峻的眼神充满欧洲女性特立独行的能量,她的音乐伙伴女扮男装的罗宾令人泪目。喜欢传记片,饱满的人物形象比电影形式更有说服力。当时只看了预告片,昨天终于借助上海电信新开通的机顶盒投屏功能与我爱人在沙发上美美享受了两个多小时大屏幕的《指挥家》,耳边充满着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和艾尔加的《爱的礼赞》的旋律。
【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什么成全了她?内外之探索 ——观《指挥家》有感)】电影讲述了出身底层的安东尼娅在上世纪30年代,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在男权与上流社会的轻视之下成为出色的历史上第一名女性指指挥家的故事。那是在九十年前,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不用说在高雅的音乐领域。但是她成功了!
为什么她对音乐这么爱好,可以不顾所有人的白眼,可以一往无前去攀登?我的好奇,终于在影片结尾处找到了最原始的答案,她是一位音乐家与她母亲的私生女。尽管亲生父母都抛弃了她,但是音乐的基因留在她的身上。否则怎么可能会从一个扫垃圾的父亲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家庭妇女家走出一位指挥家,况且还是一个从荷兰来美国的打工的移民家庭,温饱都成问题。
先天有爱好不等于后天就能实现这个爱好。影片太多描写了她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被羞辱。任何一次跌倒都可能前功尽弃。但是她倔强的性格支撑着她。学钢琴、学打字、夜总会打工、考音乐学院、钢琴被养母劈掉当柴烧、出柏林登门求师、放弃理想的婚姻……所有的努力就为了一个儿时的理想,做个女指挥家。也许会说影片就是传输励志,但一旦故事是真实的,那就不单是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榜样。
当然,一百年过去了,女指挥家依然还是凤毛麟角,我只知道中国有个郑小瑛、日本有个西本智实。当然无名之辈还有许多,但是世界前20个交响乐团指挥与世界前50名指挥家中一位女性也没有也是现实,维也纳爱乐乐团至今清一色男性。这是女性的悲哀?但也说明两点:第一安东尼娅·布丽可真的不容易,第二,说明音乐指挥不但是懂乐谱的音乐全才,还需要极大的体力支撑,要花费一生的心血。影片中德国指挥家穆克两次提醒她,“你出汗了!”为什么不能出汗?因为第一,不能心虚,要镇定,要“独裁”;第二,出汗会导致体能的下降。
我也始终不明白我自己的小提琴爱好来自哪里?父母辈都没有,唯独小舅舅曾跟着陈又新学过小提琴。我也曾经把理想寄予儿子,让他跟着俞丽拿老师学了三年琴,可是不久他爱上了电脑编程,也曾让孙子学,考完了12级,也拉了三部协奏曲,但是始终没有发现他有内在的追求。可我却依然对音乐情有独钟: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我多想与她一起亲临现场,哪怕遭白眼。她擅自拿了椅子坐到第一排,我也有过等到音乐会散场,逆流而进跑到台前,只为了听一段最后的余音。她朝思暮想进音乐学院,我曾也坚持一年音乐学院的夜校,那个滋味至今还美不胜收。早已古来稀的年龄却还在憧憬:如果人生重来,我一定会成为四重奏的一提琴手。我太理解她的所作所为,因为内心的追求是一把扑不灭的火。
每当影片中交响乐响起,我会不由自主想到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他那全身都在颤抖着的音乐诠释。让音乐与文学滋润我余生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