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真人偶像“爱”塌房,虚拟偶像能小火却难出圈( 三 )


品牌们的营销前文已经介绍过,具体来看下巨头们的布局 。作为以二次元文化发展壮大的B站正在构建虚拟偶像全产业链,不仅收购了上海禾念,成为国内最大的虚拟偶像社区,还通过入股等方式加快全产业链布局 。腾讯以自有虚拟偶像进行网剧、电影和游戏的全链路开发;阿里巴巴以虚拟主播助力内容电商推广,此外,还积极推进明星虚拟形象建立 。尽管巨头们的路径各有不同,但是竞相追逐的心思却出奇一致 。
文娱需求的增加、AI等技术的不断迭代、元宇宙的热潮,都对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同时让虚拟偶像市场进一步扩大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虚拟偶像2020年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4.6亿元,当时预测2021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62.2亿元,2023年将达205.5亿元 。可见该赛道具有发展空间 。
投稿|真人偶像“爱”塌房,虚拟偶像能小火却难出圈
文章图片

 与此同时,磅礴市场与巨大潜力,也吸引着各路风险资本涌入虚拟偶像产业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8日,2021年虚拟偶像领域的初创企业已获得25笔融资,所融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创世伙伴资本、万象文化、网易资本、顺为资本、金沙江创投等明星机构纷纷入局 。
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虚拟偶像的走俏并不是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下的必然 。尽管外界的热情让虚拟偶像看起来是一个蓄势待发的风口,但冷静下来分析会发现,虚拟偶像的风口之路道阻且长 。
冰火考验下的未卜命运虚拟偶像赛道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迅速发展壮大,但仍然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考验之下命运未卜 。
一方面,虚拟偶像的可控性、安全性、新鲜感、科技感等优势,成为外界青睐的主要原因;因为虚拟偶像本来就是按照用户的喜好以及预设目标来打造的,因此更容易获得用户喜爱 。同时,虚拟偶像的人设、言行都由品牌方掌握,这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人偶像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此外,虚拟偶像的新鲜感、科技感还可以延展应用在更多元的虚拟场景中,实现多圈层传播,助力品牌传播快速出圈 。
但另一方面,虚拟偶像成本高、出圈难、商业化难等也成为其发展的阻碍;分开来看,首先,虚拟偶像各方面的成本都很高 。仅是上文提到的技术,就是一笔不小的研发费用,制作成本很高 。但研发出来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要进行包装、运营等,每一个环节都很烧钱 。就拿初音未来或者洛天依这样的虚拟偶像来说,一支单曲的制作成本为200万元人民币,办一次虚拟偶像专场演唱会的成本至少是2000万元 。养成虚拟偶像所需要的投入,不亚于培养一个真人偶像,甚至比真人偶像培养成本更高 。
其次,虚拟偶像圈中马太效应也同样显著,腰部和尾部IP破圈难度较大 。虽然虚拟偶像是百花齐放,但真正火起来的并不多,能够被大家知晓的仅有活跃于各大晚会的歌手初音未来、洛天依、女团A-SOUL、AYAYI、湖南卫视新上岗的小漾等寥寥几个,大部分虚拟偶像仍然岌岌无名,正如《艾媒咨询|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所提及:类似于洛天依、A-SOUL此类的虚拟偶像生产及运营成本高,入局门槛也较高 。虽然头部IP蓬勃发展,但腰部和尾部IP破圈难度较大 。
最后,很多虚拟偶像并不具备商业变现的能力 。粉丝经济是虚拟偶像最主要的变现手段,当头部IP通过演出、周边、授权等来获取收益时,腰部及尾部的IP很可能会因为缺少稳定的粉丝群体,导致无法积累庞大的流量,商业化变现过程艰难 。据头豹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已有数万个虚拟偶像,但能实现盈利的却不足30% 。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2021年8月,B站上有3472位关注度或高或低的虚拟偶像,但其中1827位虚拟偶像当月的收入为零 。这都表明,大部分虚拟偶像仍然难以实现盈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