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国酸奶真相

消费|中国酸奶真相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商隐社,作者丨夜航船,编辑丨齐马
之前商隐社《中国酸奶大战》的文章发布后,引发了读者的大量讨论,很多读者表示,小小一杯酸奶,竟然还有这么多看不见的“门道” 。
一些对酸奶行业非常熟悉的朋友也加入了探讨——有传统乳业品牌的从业者;有新锐酸奶品牌的操盘手;有小众酸奶品牌的开拓者;有关注乳品行业多年的研究者;还有对各个品牌如数家珍的资深“酸奶控” 。
通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意识到,酸奶行业还有太多普通消费者所不知道的“真相”,说是真相,并不是因为这些内容多雷人,多让人惊骇,而是一些普遍的行业常识,平时媒体鲜少报道,或者很少系统、完整地放到一起去分析,让我们忽略了简单当中的复杂,复杂当中的本质 。
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十几位酸奶行业从业者那里挖掘出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整理成了今天这篇文章 。
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为什么奶源扼住了很多乳企的“命门”,为什么菌种可以看做酸奶行业的“芯片”,外资是怎么悄悄渗透进中国乳品产业链的 。
1、新品牌抢占C位,但“双子星”仍遥遥领先《2021酸奶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2021年消费者喜欢购买的乳制品类型中,酸奶凭借85%的占比仅次于占比86%的鲜牛奶 。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2021年酸奶线上商品数已经远超于鲜牛奶及含乳饮料,两年间消费规模增长了90% 。
简爱、乐纯、卡士、北海牧场、吾岛等越来越多新锐酸奶品牌撞入我们眼球的同时,很多消费者也发现,在盒马、便利店以及一些大型商超的低温酸奶区,蒙牛、伊利等传统品牌的酸奶似乎蜷缩在货架不起眼的一角,C位基本都被新锐品牌牢牢占据 。
消费|中国酸奶真相
文章图片

于是,很多人不禁疑惑,蒙牛、伊利这对乳业“双子星”,在低温酸奶领域存在感很低吗?
在销售数据面前,这个问题似乎并不成立 。
2021年,国内的低温酸奶市场一共卖出500亿元 。其中蒙牛达成78.51亿元的销量,伊利为75.73亿元 。排名第三的君乐宝近乎腰斩,只有48.23亿元 。
双子星看似存在感不高,胜在产品线很长——蒙牛有冠益乳、纯甄、特仑苏;伊利更丰富一些,有畅轻、芯趣多、帕瑞缇、芝士点、益消、QQ星、大果粒——号称覆盖低档、中档、中高档、高档、和所谓的“超高档市场” 。
但问题在于,它们对标高档、超高档市场的产品跟新锐品牌并不在一个量级,双子星甚至都没有类似纯生牛乳的高蛋白低温酸奶产品 。
这并不妨碍双子星仅仅依靠规模优势,就可以在这个不屑插手的赛道遥遥领先 。
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个太过于微不足道的细分市场 。2021年全国低温酸奶的总销量500亿,乍听惊人的数字,不过才占得伊利全年营收的1/2和蒙牛全年营收的2/3 。
目前的低温酸奶市场主要以零售价低于3元的产品为主,整个消费带处于较低水平 。靠着以3元八连杯为首的产品,蒙牛、伊利在营收上就将一众新品牌击杀得片甲不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