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问答 | 职场的十个小坑(下)

问答|问答 | 职场的十个小坑(下)
文章图片
网络图片 侵权删

【问答|问答 | 职场的十个小坑(下)】前文概要
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我总结了十个职场小坑,希望能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由于篇幅关系,上期只说了前4个小坑,分别是:一、下班后不要聊工作;二、有点眼力见儿,但要动脑子;三、别瞎谦虚;四、别乱夸赞。
上期链接请点击此处
五、先成长能力,后专业能力 很多职场新人在工作中很有干劲,不怕苦不怕累,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仅仅是埋头苦干,最多只能表明有一个好的态度,这只是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在众多新人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对领导来说,最希望看到的不是新人的专业能力,而是成长能力。对自己有较高要求,有成长能力,那么专业能力的提升几乎是必然的。
新人要证明自己的成长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记录和总结
这个不用多说了,大部分公司都会要求新人定期提交工作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总结不是让你罗列自己那点琐碎的工作,也别写假大空的套话废话。而是要写出你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发现、疑问、以及未来的行动规划,这有赖于对日常工作和思考的记录。
②为每一类工作创建工具书
哪怕再简单的工作,也涉及到方法的优劣。比如前台工作中的收发快递,有些人只知道收到快递就转递给收件人,接到要发的快递就发出去,其他什么都不管。而另一些人,会考虑什么时间转递才能不打断同事的工作,快递发出去了要反馈寄件人并告知快递单号,甚至替同事追踪快递进程。后者是我的前同事,仅仅是收发快递这么个简单的事,她却设计了严谨高效,且交付感很好的工作流程。而这个流程就是工具书的一种,工具书不仅起到良好的工作辅助作用,降低出错概率,还是你成长能力的最好体现之一。
③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作为新人,如果公司没有在培训中设计轮岗流程(轮流到各个部门实习体验),就需要有意识的多去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更积极一点的做法是,主动帮助不同部门的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尽力融入到他们的工作流程中。这不仅能在入职初期就迅速混个好人缘,在将来的多部门合作中,能比其他新人有更多优势。
六、有空吗?没空! 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上来先不说事,而是问:“有空吗?”或者“XX日有空吗?”。
这种问法看似是尊重你,把主导权交在你手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狡猾的沟通模式。一般情况下,你虽然还不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但出于礼貌、友情或者信任,多半都会说“有空”或者“应该有空”。这就等于在情况不明时就把自己的退路给封掉大半,如果对方说出一个让你为难的事,就很被动。“抱歉,我正巧有个很重要的事……”这个最方便、常用、可被理解的套路型借口就失效了。临时再编个借口,出错率就很高,这会逼得一些抹不开面子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实际上,对方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关系基础,先把你框定在一个对他有利的范围内,在沟通中就占有优势(绝大多数看似普通的沟通其实都含有博弈,尤其职场上)。如果你最后达成了对方的期望,那没问题。如果你不能达成期望,又没了最有效的退路,对方要么迫使你接受提议,要么让你自责甚至欠他一个人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这么问的人都有这般心思,而是一种没意识到其中问题的习惯使然,但造成的结果和给对方的感受是一样的。
我一般碰到这种问法,关系好的我会反问:“什么事?”把球踢回去。关系一般的就直接回答:“抱歉,还真没空”。新人要注意,避开别人扔过来的坑,自己别用这种带着小伎俩的沟通方式,得不偿失。
七、别当伸手党,也别当轻信党 明明很容易就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却习惯性的问别人,这就是“伸手党”。看上去好像是“勤学好问”,实际上就是懒,且不珍惜别人的时间。
职场新人最容易不知不觉掉进这个小坑里。刚进入职场,必然有很多不明白的专业问题,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更容易触发当伸手党的坏习惯。所以,新人一定要记住,能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的事就别问,尤其是简单的专业概念,否则总被你用小白问题“骚扰”的前辈一定会心生恶感。
需要注意的是,“不当伸手党”说的是你主动发起提问之前,要先尝试自己寻求答案。而如果在沟通中出现不懂的概念和没听过的词汇,就应该礼貌打断对方的高谈阔论,先让其解释一下。此时你的“伸手”是为了抹平认知差距,减小信息不对称,保持沟通的有效性。
但在沟通之后,一定要自己去验证一下,看对方给的这个概念和术语的解释是否正确、合理。如果想当然的认为对方的理解就一定没有问题,那就掉进了“轻信党”的坑。
事实上,当你习惯了去验证对方话语中的关键概念,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对方的理解其实是有偏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你对之前的沟通结果就要重新评估,这不仅能避免工作中的很多弯路,还是快速成长的有效方法。
八、用正确的姿势求助 现在简单的问题你自己能解决了,剩下的都是比较复杂的或经验性的问题,在火急火燎的找“老鸟”求助之前,要先了解求助的正确姿势。
①事先提炼问题的背景
每个问题都有其出现的情景、原因和期望的结果,这些统称为“问题的背景”。在求助之前,要先把背景整理清晰,并提炼成简单的语句。用最少的语言让被求助者能快速了解,并框定问题的范围,减少信息不对称,避免无效沟通。
②带着自己的思考提问
任何问题都要尝试着自己先思考。提问时,交代完问题背景之后,要先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分析,以及解决方案(逻辑上可行的)。这实际上等于把求助变成了让对方评判和指点,不仅有助于更轻松的找到问题结症,还会让对方愿意更深度的帮助你。
③先用一句话把问题说出来,然后询问是否可以求助
前面说过了,不要先问对方有没有时间,而是要先用最简短的语句告知对方你想干什么。寻求帮助的时候就更应如此,先用一句话把问题说出来,然后询问是否可以求助或什么时间更方便。否则,对方如果因此而不爽,用“不知道”打发你算是好的,给你个错误的指引就惨了。所以千万别小瞧这个细节,它直接影响你求助的质量和长远的人际关系。
④要做笔记
一定要带着笔和本去提问,并认真记录沟通重点。一是,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别人才更可能重视;二是,表达你对对方的回答很重视,让对方愿意付出更多来帮你;三是,别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这个后面还会单独说),获得很好的解决方案或宝贵的经验传授,却忘了很多细节就太可惜了。
⑤相关问题要一次性问完
尽量把所有问题一次性问完,谁都不愿意为了一件事几次三番的被打扰。所以,在求助之前,请把要问的细节罗列到笔记本上。另外,总是为一件事打扰你的人,且此类情况在同一个人身上多次出现,那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不靠谱”了。作为职场新人,“不靠谱”的标签是绝对致命的。
⑥当场总结、重复并确认
获得对方的帮助之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当场把其主要观点、概念、逻辑、流程和方法等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简练的重复一下,以获得对方的确认,避免沟通中出现理解偏差。
⑦问题解决后要给反馈并表示感谢
当你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不管对方的帮助起了多少作用,都应该将结果反馈给他并再次表示感谢。这不仅是出于礼貌,还因为,所谓“靠谱”的一个标准就是: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
九、别对自己的记忆力太自信 在职场上,千万别对自己的记忆力太自信,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新人。道理很简单,对于新人,事情办砸了可以被原谅,但把该做的事给忘了就很难得到领导的谅解了。前者是能力问题,后者是态度问题。
更关键的是,“我忘了”这个理由,在很多人心里代表的含义是不确定的,比如它也经常被用来掩饰“偷奸耍滑”或者成为“恶意拖延”的借口。一旦领导理解的“忘了”和你说的含义不一致,那就太被动了。
校园生活中,大多数要做的事都是规划好的,很少有临时的紧急事件。即使偶尔出现,也完全可以全力以赴应对,因为除此之外的其他事依然是井然有序的,相互的干扰有限。而在职场上,临时委派的紧急任务会频繁出现,尤其同时出现多个任务时,别说新人了,很多“老鸟”也会手忙脚乱。
这时最好的应对方法不是马上去做,而是把任务记录下来,先保证不会忘记。对于新人来说,把三件紧急的小事都办得井井有条、中规中矩,比两件事做得特别出色却忘记了第三件事要好得多。
十、少请假,多“加班” 已经见过太多的职场新人,还没干几天就要请假,甚至请长假。一问原因到挺诚实,不是回家相亲,就是去旅游,最奇葩一个是“想她们家狗狗了……”。并不是说不能请假,生病,有急事都可以请,绝大多数公司也不会那么不近人情。我的意思是,除了这些不得不请假的原因以外,其他能省的就省省吧。
先不提领导怎么揣测你的请假动机,新人总是会被更多关注,想想其他同事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吧。别说什么:“又不是我不让他们去旅游的”或者“别人的看法管我屁事”诸如此类的蠢话,前者是“很傻很天真”,后者是“很2很……”。
既然进了公司,请暂时抛弃这种特例独行的念头,李笑来老师说得好:特例独行且正确才有意义。如果只有特例独行,那就应该当个自由职业者,因为动不动就请假这事只对你自己来说是“正确”的。
多“加班”到不一定是为了手头的工作,而是说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认知上的功课。比如了解行业历史、发展路径、市场前景、合作企业、竞争对手现状、竞品情况、相关政策法规等等。这些大多都不是在培训中能学到的,即使有提及也不会太详细。而对这些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就会从更高维度和更多视角去思考工作任务,以及更准确的判断公司的实际情况。
因此,建议在步入职场的第一年,控制住躁动的心,节制娱乐的欲望,用尽量快的速度跟上公司节奏,才能收获更好的职场预期,为自己一生的职业道路开一个好头。


2018.02.0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