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3篇——宝宝情绪管理笔记

自从上次听了讲座《《宝宝的情绪管理》我最近就在一直观察宝宝一些行为和表现。
在课堂上,宝宝是那种一直在旁边看的那类宝宝,她从来不主动去跟着老师学,这和在家里的情况有很大的反差,几番引导,她还是呆呆的看着。我有点着急了。这所谓的观察型孩子也不能每节课都看着吧,这么简单的动作,可以不用踩对节奏但是没道理一点也不会吧?!怎么拉着她的手去示范,她还是不动。有时候就直接扭着要出去,闹着要走了。直到昨天,我将装奶粉罐用完放在地上打算等下拿出去扔掉的时候,她神奇的坐在它旁边,把罐子倒过来露出铁皮那部分,开始拍啊,嘴里咿咿呀呀的哼着点调子,左右摇晃了一阵子,然后突然宣告,完啦,拜拜。咦,这不是围着那个乐鼓大家一起开始做介绍的环节么?然后她起身就做别的去了。也没跟我表示什么。啊,原来这就是所谓的观察型?还挺有想象力的。我突然又想起,宝宝经常拿着个东西就开始打电话,明显的哦哦几句,但是正儿八经打的时候又不来了。所以还真是不应该那么着急的期待宝宝跟大家的步调一致,她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的情绪失控,大多是因为我们大人过于想让她提前学会,或者打乱了她的节奏。然后又外加一些语言的刺激,你看看那个谁谁都会怎么怎么,你也来做一下,怎么练习好多次都不会呢,等等,以为小孩子小听不懂。但是,她还真是懂呢。这两天自己带宝宝,我发现自己有点低估她的领悟力了。中午在公司一起吃饭,打了饭天气凉怕饭凉了就直接省去让她自己吃饭的习惯,自己去喂了,然后她就一边玩一边吃,旁边的同事打趣说,你怎么这么大了还让妈妈喂,咋不自己吃呢?我还跟同事解释了下,怕凉的快,她吃不到饭。她盯着他看了一会,然后就从我手里把勺子拿走,蓁蓁喂喂,蓁蓁喂喂,还像模像样的在他面前吃了好几次,一定要得到同事的夸奖才行。她不是不懂,只是不会表达,很典型的就是只会把事物和自己的平常习惯联系在一起,说不了标准的词汇。看来我原本以为自己的节奏已经放慢了很多,可以和她匹配了,但是发现还是不能够,平常没有随时相处发现不了,这两天相处的时间多了,就看到了她很多的想法。
梳理一下,这些讲座的要点,在带娃中观察和应用。
表现原理——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的仿佛你已经拥有了它一样。他需要你突破旧有的条条框框,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激发出内心的能量。
这个原理最简单的应用就是 小孩子轻微摔倒了,如果你表现的很担心,很关注她,小孩会在你的反应中得出这样子就真的疼,理解了这种痛苦;然后会用哭声回应你。但是反过来用引导的方式来告诉他没关系,拍拍,继续起来,小孩子也就没那么大反应。这两天在宝宝身上的确验证这样的结果。
情绪管理的方法:表现的很积极,很乐观。自我接纳,自我肯定陈述,专注在感觉,而非标签或者评断。
理解情绪5部曲,1.爱与接纳(无条件),2.理解孩子的情绪(知识储备)3.尊重孩子.4帮助孩子5.家长心态的开放。
情绪反应和大脑皮层的思考的正向引导:
孩子的脑干——大脑自我保护中心;
边缘系统——社交和情感中枢,感知情绪。
前额叶皮层——理性,冲动控制,短期记忆,判断和注意力。
方法:静、抱、陪、聊。
【2017年第3篇——宝宝情绪管理笔记】首先要控制自我的情绪,情绪是人正常的生理反映,没有好坏之分,笑和哭都是本能的表达。自我冷静后,控制住宝宝,让其发泄自我的情绪,等安静之后再进行讲解和疏导。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宝宝因为白天妈妈不让玩手机,哭了好久,也不能理解,虽然平静之后,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依然会啜泣,突然哭起来,显然是白天的情绪没有疏导成功,这个时候妈妈在她身边告诉她,不让玩手机并不是妈妈不爱她而是怕伤害她眼睛,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很爱宝宝,宝宝听懂了竟然也就安心的睡着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