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班现象

_原题是——「资优班迷思」破解?密西根州大研究一万多名学生发现进资优班後反而输给没进资优班的

此文根据一篇报道(疑似台湾媒体),做了相关语言上的改动,使得更为贴近国内语言使用习惯。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研究,证实了古老的一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以美国密西根当地中学生为实验对象,那边刚好有一个「尖子班」计划(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这个尖子班是以成绩排列的,成绩好的才能进去。
为了实验,学者特别去追踪那些成绩勉强挤进尖子班的「凤尾」。将他们一年后的成绩,与「鸡头」相比,所谓鸡头就是当初成绩差一点就可以挤进资优班而後来没在资优班的。
所以,这里的「鸡头」指的是在普通班排名靠前但是没有进入尖子班的这群学生;而「凤尾」指的是勉强进入了尖子班,但成绩在尖子班中排末尾的那群学生。
这批鸡头和凤尾,原本素质是差不多的。没想到,那些勉强进了资优班成了「凤尾」的学生,他们的成绩有了变化。
猜猜变化成如何?我们都以为,挤进尖子班的这一群学生,可以和当地最厉害的学生一起学习,应该耳濡目染会变得更棒才对?
错!
一起学习一段时间,资优班那些吊车尾的「凤尾」,在五个科目的成绩上,都落後了不是资优班但差点进资优班的「鸡头」学生。意思是说,本来彼此成绩都差不多的一批人,因为有人进了资优班,反而大幅退步。而那些没进的,反而进步了。
这个实验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它的对象总数比其他实验都还多,高达1万4千人,所以结果是相当值得参考的;且进了尖子班之後,学习内容是一模一样的,两边也都是考一样的考试,并没有因为尖子班班,就考比较难的东西。
更有趣的是,他们在尖子班里面,还有一个「超级尖子班」,他们称为「磁铁班」(magnet program)。这个磁铁班是「抽签」的,将学习的内容真的「加快」。加快一阵子之後,他们竟然发现,其实五科里面除了科学科有变强外,其他的成绩都是和原本一模一样的。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打掉「尖子班的迷思」。尖子班真的有用吗?你还敢让孩子念尖子班吗?如果他是尖子,他自然就会变成尖子班。真正的尖子班,是在学生的心里面。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别让「尖子班」满足了一时的成就感、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长远动力。
【尖子班现象】以上属于摘录,此文集用于给市场、品牌、公关、营销人员相关参考。原文来源于互联网(做了相关语句和词汇调整),已无从查找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定会做立即删除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