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数字—一年级数学版块教学回顾(下)

【介绍数字—一年级数学版块教学回顾(下)】授课老师:梁柏玮
图片发自App 三、每日数学活动
一年级上学期一共有两个数学版块,各持续四周的时间。第一个版块的主题是介绍数字1-12的原型品质,第二个版块是学习20以内的四则运算。在正式介绍加减乘除之前,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好一些潜在能力的准备,包括数感,数数,估数,数的分解。
这些都会在每天的主课上,大概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来玩数学游戏。
以下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1、估数
桌面上放置一堆宝石,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多少颗。然后一起来数,到底有多少颗?
接着将一堆分为两堆,猜一猜各有多少个?
也可以分成三堆来猜。
2、盲数
把一堆宝石放在一个黑色布袋里,孩子们隔着布袋,用手数一数里面有多少宝石。
3、听声音数数
将宝石一颗一颗丢进桶中,闭上眼睛,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每次扔两颗宝石,在心里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掉进桶里。
4、手快眼明数数看
用一个湿水彩板挡着桶和老师的手,老师向上抛起宝石,数量可能是一个,两个,或是三个,孩子们仔细地看,数数最后一共有多少宝石掉进桶里。
4、数的分解
每人给五个石头,有两个不同的盒子,要把这五个石头全部装进两个盒子里,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装法呢?
每人给六个石头…
每人给七个石头…八个、九个、十个?
5、数的分解
两只手一共拿了七个宝石,一只藏起来,一只打开。a.猜猜另一只手有多少颗宝石。b.猜猜哪手的宝石多。
6、(真人版)有“两个房间”,用教室里的屏风隔出两个空间,孩子们可以随意进入其中一个,数数自己的房间有几个孩子,猜猜隔壁有几个孩子?


图片发自App 7、数的分解:吹蜡烛

点十根生日蜡烛,排成一排,每个孩子轮流吹,吹完之后回答:几根蜡烛熄灭了?几根蜡烛还燃着?


图片发自App 8、对数字大小的感知

a.大家一起猜数字
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关闭的那一面)悄悄写下一个20以内的数字,然后每个小朋友轮流猜,每猜一个数字,写数字的小朋友需要回答,这个数字比**大或是。接着下一位小朋友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中为止。
b.七个小特工
七个小特工排成一列,老师在最后一位的背上用手指敲击数字(如1敲一下,2敲两下,以此类推)。就这样依次传递到第一位小朋友,她手拿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感知到的数字。
(孩子们最后发现,他们传递的数字,好像是一排电话号码,用手机拨一下,老师的电话响了。。。欢呼雀跃)
每日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中不断增加对数字的感知力和熟悉度,这不仅仅只是记忆的问题。若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有机会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我们会看到学习的内容会很容易地被他们消化吸收,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头脑层面。
数的分解的相关活动,其实已经包含了加和减的本质在其中。孩子们无意识地学习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一个整体可以分解为不同的部分。这些能力目前在他们的心魂中沉睡着,生长着,等到下一个数学版块,正式介绍加和减时,这些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意识层面。就孩子的感受来说,或许他们会觉得加减乘除没有那么难啊。
四、以情感为中心的整合性教学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几日之前发生的红黄蓝事件。若不去理会事件本身的迷雾和各种原因,我们会想到残忍的行为本身所彰显的情感缺乏状态。这更加提醒我们去思考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发展出对每一个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爱,如何在教学中将饱含着情感的内容传递给孩子,使他们将来长成一个情感健康的成人。
数学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术”的教育。在数学教育中,隐藏着最深刻的道德教育。这里的道德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说教,而是让孩子在数学中去感受,去探索和发现各种关系,个体与集体,人与自然…从而确立基本的价值观,比如公正,给予,尊重和爱。
所谓的整合性,也就是华德福教育中的艺术化教学,打破学科的疆界,整合各种方式,让孩子充分体验所要传递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蜂蜡课上用蜂蜡制作三叶草(与三叶草相关的3的故事)和葫芦(长的很像8)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介绍数字—一年级数学版块教学回顾(下)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用散步课捡的树枝,制作蜘蛛网(八边形);用英文听写数字;在朗读《日有所诵》时,让孩子依次朗读第1、11、21、31、41、51页…以此让他们每天练习对数字页码的感觉…

晨圈中也会带领孩子做关于数字的韵律活动,如“家有五兄弟”“1-10拍手歌”等等。
以上是这一个月以来的数学教学内容以及老师的思考。


图片发自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