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谁知道无常和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我不是药神》(谁知道无常和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文章图片
【《我不是药神》(谁知道无常和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01
最近口碑炸裂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早在之前点映的时候就已经刷爆我的朋友圈。
目前在各个平台都成为最受关注的黑马电影,豆瓣的评分也给出了罕见的九分以上,还真让这个火热又暴雨连连的七月,带来了一股清新又暖心的现实主义风。
看完这部电影,感受到一种真正为底层发声的力量,多少给人一些希望的光,这真是很难得的一种感觉。
电影散场后,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空荡荡的影院里,呆了5分钟才离开,哪怕时间再短,也愿意多那么点回味。
我承认,也是看了这部电影,彻底的颠覆了,我对中年油腻男的认知,甚至对影片中的徐峥很是心动。虽然我也是人到中年,但是对中年油腻男的一如即往的diss,似乎成了我标榜自己少女心的唯一爱好。
平时超级不喜欢那些有“油腻”感的中年男子,主要很多油腻男真的就像在油锅里长期浸泡过的。他们总有一些让人看着很讨厌的特质,比如说油腔滑调、唠唠叨叨、世故圆滑,外型又不修边幅加邋遢不堪,顶着一个大肚子头发没了还满脸油光,没啥真才实学又喜欢装逼吹嘘,满口脏话外加黄段子……
说实话,徐峥这个电影一开始就带着中年油腻感的样子,一点都不符合我这类自认为是外貌协会成员的审美。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发现,这样的中年男人太有魅力了,尤其从底层中一点点崛起的样子,人到中年不颓废的样子,满满向上生长的力量简直都要让我爱上他了。
话说看了这部片,对徐峥好感度大增的女性是不是等会儿应该在留言区举个手?

知道这个中年男子在这部片子里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吗?就是真实、责任、善良外加话少与克制。

我为什么要把这么长一串形容词给了徐峥?
作为主演他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扛起整部戏的同时,他将“少即是多”的哲学表达的淋漓尽致。
发现没?
和传统的国产大片,大段大段的旁白,故意拉高层增加想象意境的金句,总是充斥着我们的观影体验时,多少有一点娘娘腔和为了与女性观影者的刻意贴近大为不同。(谁让国内现在读书和看电影的群体,女性永远是主流人群呢?)
这部片子真正的使用一种男人的视野去表达,甚至很多地方表达与处理都非常直男,却非常的感人。
不管是从男主角程勇(徐峥饰),还是剧中的吕受益(王传君饰)、黄毛(章宇饰)、刘思慧(谭卓饰)、刘牧师(杨新鸣饰),或者是曹斌(周一围),他们既处在规则对立面,不免有情和法的较量,而现实和内心的冲突,又将各种矛盾表达的淋漓尽致。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这个主演团人并不少,可说多一点都不多,面对庞大的慢性白血病群体,这几个人物可以说是代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谓是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每家都有自己的苦。
尤其是整个台词上的设计,体现着少即是多的智慧,没有大量的台词不停的往观众脑袋里灌,只有一个个直戳人心的细节。
这是一种难得的克制,越是克制下的真情实意,越发的可贵。
《我不是药神》(谁知道无常和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文章图片
02
这部电影就这样很真实的,突然之间就会触动我们的泪点。就像生活总是出其不意地对我们露出狰狞的面目,可我们却回不过神。
生活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

影片的开始,记忆把我们拉回了走过的2002年,笨拙的电脑面前,一事无成的中年油腻男程勇,百无聊赖的打游戏昏昏度日。
这个靠卖印度神油保健品为生的中年男子,甚至连自家店铺的房租都没能力继续交,生活也在最底层挣扎。
老婆和他离婚,要把儿子带出国,还通过律师隔空喊话,想用货币补偿的方式补偿程勇,让他同意儿子出国。可倔强的他就是不同意,觉得自己要是同意了就是卖儿子。
家里,程勇的老父亲还在养老院里病怏怏的度日如年,老人的托管费程勇也没有能力年缴,程勇的探望是从给老父亲喂饭开始的。
在管理员催促缴费方式尽快变更时,程勇赶紧殷勤的递上一包廉价烟,那副为了家人舔着脸的样子,是通过镜头在工作人员惊诧的表情那一刻定格完成的。
尽管如此,程勇与儿子见面时,还是愿意用自己全部的能力宠爱孩子,孩子提出想买一双球鞋,260元对于那时的程勇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但是他还是二话没说就给了儿子,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省着点用。”
那一刻,我就被感动到了。
他也许不是一个好丈夫,但他正力所能及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一个尽可能像样的父亲……
沉重的中年生活哪里经得住现实压迫?更何况还是底层如此Low的生活落魄潦倒男?
可以说此刻的程勇,连中年油腻男都算不上,生活连可以让他油腻的资本都没给他。

直到老父亲突然查出血管瘤,不做手术就有生命危险,可钱呢?
在生活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找到了程勇,让他帮忙跑一趟印度,去买治疗这种病的瑞士仿制药。当然这在我们国家是绝对违法的,再加上还有加价的获利行为。
可价格的绝对优势以及不得不持续服药的病患群体,对此刻的程勇来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即使知道这样违法,他也别无选择。
在与其他四人,或是病患或家属是病患的临时组合中,程勇逐渐建立了稳定的供销系统。他在违法事实面前自我安慰,毕竟自己卖的仿制药便宜又好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这些一旦停药就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随着恐惧的加剧和对家人负责的心思,他还是停止了这门生意,有了基本资金后开始转做服装,渐渐的把服装厂做得风生水起,此时,创业第一桶金的“不干不净”几乎就要洗净了。
可以说,此刻的他,趁人不备在油锅里过了下瘾,又趁着别人还没发现时,赶紧爬了出来远离那充满诱惑力的油锅。
直到看到老吕因为断药最终选择了自杀,才让此刻的程勇最终踏上了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开始零利润甚至是贴钱,帮助这群等死和守护希望的病患人群……
他在自己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同意了儿子出国,而这一次仅仅是从妻子能更好的照顾儿子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所谓的尊严让他放不下面子。
当一个人真正开始有尊严的时候,才不会把面子看得比人生中更重要的发展重要。
最终程勇还是被抓了,但他是非常坦然的,那些自发来送他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不再惧怕有菌环境,一个个勇敢的摘下口罩,用自己真实的脸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药侠”。
这让程勇深信,就算自己坐牢也不遗憾,因为自己的选择,已经不是一个坏人……
《我不是药神》(谁知道无常和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文章图片
03
这部影片的人物原型是曾轰动全国的“陆勇代购印度仿制药案”主角陆勇。
除了电影艺术创造需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影片中的男主更具戏剧性外,影片中关于慢粒白血病的各种细节,都源自电影之外对慢粒白血病群体深度扎实的采访功底。
我在各种公开媒体上看到,已经不是一个患者,被这部片子感动的眼泪婆娑。就连更广泛的普通人群,都被影片中有关生死和病痛折磨中的病患群体,一次又一次的触动。
陆勇本身也是慢粒白血病患者,他做服装外贸出口的生意,在病患中算经济条件相对好的。无意中发现了印度仿制药的功效与低价实惠时,他把这个信息与更多的病人分享。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为病友们义务代购之路,可也因这个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他曾被警方拘留,在看守所度过135天以后,最终检方宣布不予起诉。
陆勇也曾经历了婚姻失败,尤其是他得病后,老父亲为了多挣钱选择了高龄加班,结果意外身亡。
如果不是因为陆勇生病,陆勇的父亲应该也还在世,像普通的老人一样颐养天年。
可是当镜头对准这一家人的时候,你会看到,陆勇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还在他的企业帮助工作,这同样是一个在现实中被病魔折磨的家庭。
另外和陆勇类似的几十起案件,被告都因获利和非法行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而陆勇的幸运,恰好在于他从未因此牟利,有实际帮助病患的行为。他入狱后,上百名的慢粒白血病患者自发组织救援并拿出证据,证明陆勇的清白……
04
这部片子的叙述主线,至始至终充斥着各种矛盾。但处理的娴熟和成熟,唯一的武器就是真诚。这种技法还是现实与真实的直接对抗,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几天豆瓣、知乎上最热门的话题,无非就是讨论这个事件背后,到底谁才有罪的话题。
经过看完电影,理性的思考,你会惊奇的发现,这部电影本身唤起的思考,就已经不是简单的白与黑、对与错。
瑞士的天价抗癌药有罪吗?每年研发药物所投入的研发成本高到惊人,而且研发风险极高,真正能够上市的少之又少。如果没有这样的药物问世,廉价的仿制药又何处可仿?正价药不该满足企业的逐利性?亏本不盈利能持续生存吗?
政府医保制度有罪吗?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13亿以上的人口规模,让更多的人受益,是政府的使命。这种天价药针对的病人群体与整体的病人规模相比,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各种各样的重大疾病患者等待国家的救助,国家又该怎么平衡?一个国家的负担如此之重又该怎么发展?
程勇有罪吗?最初生活所迫游走在犯罪地带,可随着自己能力的增强,他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改变更多的病患群体,并把早期赚过的钱又通过原价代购甚至是自己贴钱将这些钱回归到病患本身,最终落网时,难道他又是以赚钱为目的吗?
病患有罪吗?这个世界没人想生病,生了病想活着是本能,在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买廉价的仿制药是活下去的希望,病人不支持仿制药,又有什么办法继续存活?
难道穷就是病吗?无药可救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当影片中所有的一切都在默默努力,一点点地向好的方向变化时,这本身不就是充满希望的一件事儿吗?
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已经远远不是用对和错就能衡量结果,给出一个看似正确的结论。
波斯诗人鲁米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还有一个所在,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让灵魂在那里的草地上躺下,世界就满得都没法谈论。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都没有任何意义。”

而在这个无解的非二元世界,我们只有好好的活在当下,毕竟,谁也不知道无常或许明天哪一个会提前到来。

我想这才是这部影片真正让我们深度思考的价值,对于一部电影乘载的意义,足以。而更具挑战力的现实中的一切,每迈出一步,背后的艰难,远比电影本身复杂得多。

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发起人刘正琛说:“两年前就有幸听徐峥先生给我讲过电影故事梗概,没想到作为一个十六年的慢粒病友和公益人,看的过程中还是百感交集,泪流不止。”

刘正琛还说:“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但是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在微笑。”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采访人员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电影《我不是药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