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我在大厂,绩效被打了“C”

投稿|我在大厂,绩效被打了“C”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王敏,编辑 | 金玙璠
又到年底“考核季” 。被绩效考核折磨到“头秃”的大厂员工们,选择将情绪释放到社交平台 。
一位腾讯前员工分享了自己绩效被打2星的经历:“茶饭不思,感觉自己很废”,以至于后来“每临近半年一次打绩效的日子就会失眠,身体和心理都接近崩溃 。”
代表绩效考核的KPI、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360度环评(评价维度多元化的绩效考核方法之一)如此牵动人心,不仅因为绩效结果是对每个人工作认可度的呈现,还因为它与每个人的年终奖、晋升调薪、内部活水计划等利益直接相关 。
但如此关键的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在公司、团队内部也并非完全公开透明 。一方面,大厂优、中、差的绩效分配,往往有固定比例,最典型的是按照2:7:1分配 。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也必须有人来背低绩效 。另一方面,360度环评、领导主观的标准等,让一些打工人觉得“人为可操作空间很大” 。
面对繁重的KPI,大厂人的方式是把它拆分到每一周、每一天,有人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在KPI里,甚至每天晚上10点到家还要加班工作,最后却拿了个“低绩效” 。即使去申诉,翻盘的可能性也不大 。
被打了低绩效的大厂人,会失望、郁闷,可在很多“过来人”的眼中,低绩效几乎是每个职场人必经的低谷 。理智告诉他们,与陷入绩效考核的焦虑情绪相比,面对和解决问题更重要 。
有的人开始寻找下一个考核季避免被打低绩效的捷径,甚至向职业规划师寻求场外支援,也有人在考核自身的硬实力后,准备跳槽到小厂 。
背了低绩效,陷入自我否定2021年年中,张晓翔硕士毕业后入职腾讯,他在12月底得知,年底的绩效考核会背“2星” 。但领导对他的能力和潜力表示认可,他明白,这次是“新人背星”了 。
根据多位大厂人在社交平台的表述,在腾讯,一年两次绩效考核,按照星级打分,一般5星、4星为佳,3星居多,2星和1星属于表现不佳,而且这三档绩效等级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下去,一般会有10%的人被打低绩效 。
年底的绩效考核早已是大厂标配,与员工的普调涨薪、职位晋升、年终奖、内部转岗机会挂钩 。虽然各家考核体系不尽相同,但多家大厂的“潜规则”之一是,总要有人背低绩效,且连续低绩效的员工,有可能被“末位淘汰” 。
和腾讯的2星低绩效类似的,还有阿里的“3.25”,字节、百度的“M-”,美团、快手、小米等大厂的“C” 。比如,在阿里的体系中,3.75为表现优异者,3.25则意味着本职工作需要改进 。
多位大厂人表示,接受自己被打低绩效,过程非常痛苦 。
很多人的痛苦在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 。“太委屈了,影响年终奖还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自己拼死拼活干了几个月,没有被认可 。”一位美团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写道,自己入职四个半月,经历了多次岗位变动,如今的工作内容和入职时早已不一样,领导却以没有实际产出为由,让自己背了小组的低绩效,也就是“C”的名额 。
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大龄沪漂”回忆,自己在过去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很少被打低绩效,在2021年四季度的绩效被评为“C”后,很长一段时间,陷入了不被认可的负面情绪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