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囤货救了超市一命

投稿|囤货救了超市一命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作者 | 金玙璠,编辑 | 艾小佳
4月,整体消费不佳,但超市抽到了“上上签” 。
疫情下的囤货消费,让人们奔向超市 。零售行业从业者张景透露,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超市门店,近两个月的销售额翻倍增长 。
今年3月以来,多地物流停滞、异地履约受限,与其等待阿里、京东、拼多多不确定的快递,不如从超市货架上,现取现买生鲜、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
与此同时,超市的对手们也暂停进攻,给了超市“可乘之机” 。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市后的“前置仓”课代表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苦于寻找盈利出路,曾经巨头云集的社区团购,持续退场 。“老三团”十荟团、同城生活、兴盛优选相继败下阵来,只剩下“新三团”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还在牌桌上苦战 。一位接近新三团之一的人士表示,前置仓模式还没过安全线,新三团去年没完成KPI、接下来都会“休养生息”,超市短时间内不用再应付价格战了 。
就连街边的水果店、烘焙店、便利店,很多也“隐形”了,要么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关停,要么因疫情管控暂时闭店 。
4月的宏观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下滑超过11%,惨烈程度仅次于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2月和3月 。除了粮油食品、药品等应对封控和疾病的必需品继续增长外,其他品类增速均大幅下降 。
当电商平台、生鲜电商、社区团购、街边小店,因为种种原因“让路”,作为唯一不受影响的线下消费场所,超市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吗?
现在的超市,很硬气“现在不送券了吗?”
北京的乔鹤在物美超市自助结账时,发现多点APP里不再送券,便询问不远处的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不送券,你们还天天囤货呢 。”
乔鹤一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5月以来,他确实陷入了“囤货焦虑” 。“其实家里各种存货已经够吃一两个月,最近都买无可买了 。”
在两千多公里以外的深圳,周云遇到的情况也差不多 。每次去超市,他的购物车都是结账队伍里装得最满最高的一个 。
经常去超市“踩点”的他们,其实目睹了超市从货架、冰柜被买空,到物资充足、人流恢复正常,但最近,许多人和乔鹤、周云一样,除了两点一线上下班,唯一的活动就是逛超市、买生活必需品 。
近期疫情多发,线下零售业态受冲击明显,是消费主力和囤货选手们,让超市成了唯一不愁生意的地方 。超市不仅“口气”硬,业绩也很硬 。
4月底、5月初,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 。消费类里的粮油巨头、食品公司,普遍因成本压力,利润、市值双下跌,超市却成了例外 。过去一年,超市行业进入低谷,头部企业的2021年年报普遍报亏,营收、利润双降 。今年一季度,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
据同花顺数据,2021年超市板块整体营收同比-3.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331.3%;而2022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0.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68.7% 。
“从单个季度来看,一季度头部超市有较大的涨幅,在线下业态中属于领跑的水平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说 。
具体看头部企业 。刨除最近因业绩、股价异常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步步高,我们以永辉超市(以下简称永辉)、家家悦、红旗连锁三家作为样本 。从三家的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底一季度的财报来看,状况都在好转:营收下滑有所收缩,毛利率和净利率都有改善,销售、管理、财务“三费费率”管控转好 。
其中,家家悦和红旗连锁的营收同比增速都在8%上下,超过一季度消费大盘和线上渠道的增速 。
永辉的净利润结束连续5个季度的亏损,终于转正,它的三费费率改善领先行业,理论上来说,数字化和管理效率正在上升 。
对于业绩回暖,家家悦称,主因是新店的效率提升,数字化、供应链优化及门店优化并举;永辉管理层把毛利提升归因为,竞争激烈程度比去年缓解,公司品类结构继续优化 。
永辉的机构投资者见状,“立场”瞬间反转 。2022年一季度财报一公布,163家券商建议买入,103家券商建议增持 。
大超市们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多位零售从业者和观察者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和冷静——超市,还很危险 。
冰火两重天,红利很短暂超市行业现在的情况,其实是“冰火两重天” 。
先说结论,在半管控地区,销售改善明显,比如北京;在强管控,比如前段时间的上海,超市都处于停业状态,生存状况不如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在非管控地区,互联网新兴零售业态如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对超市的冲击还在持续 。
超市业绩回暖,主要是在半管控地区,但不止一位受访者认为,这一“红利期”基本要结束了 。
最近,超市吃到的“红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所谓的“囤货红利”,另一个是“竞争红利” 。
和备受打击的购物中心、百货、线下餐饮相比,超市之所以一季度业绩受影响较小,利润转好,主要受益于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囤货消费 。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朱悦分析,国内一季度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的格局,居民的日用品、米面粮油和生鲜食品消费增加,超市的订单量和客单价短期内被拉高,尤其是上海自3月底开始逐步进行封控管理、各地防疫加强后,居民的囤货意愿提升 。再叠加政府采购保供,部分疫情好转地区如成都、深圳等,相继推出消费券刺激消费等因素,都拉高了超市消费 。
2020年初疫情刚出现时,同样的情况也出现过 。朱悦举例说,2020年第一季度,永辉的到家业务同比增长了2.3倍;2020年上半年,永辉、家家悦的同店销售分别增长7.4%、11.41% 。
而今年3-5月这一轮短暂的囤货,对超市整体业绩的拉动有限 。
“居家办公导致居民对蔬菜水果、零食饮料的消费需求,从线下餐饮、外卖等,转移到超市,一定程度上属于短期利好 。”朱悦从中长期分析,目前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上海、北京、吉林多地的疫情有所好转,当居民的生活走向正轨,这波红利就将褪去 。而且囤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超前消费,这部分客流不可持续 。
【投稿|囤货救了超市一命】竞争层面,超市的对手们近期都有偃旗息鼓的架势 。
社区团购和前置仓,没精力再打价格战了 。朱悦对开菠萝财经表示,以社区团购和前置仓为主的互联网零售业态,在政府严监管下开始战略收缩,从扩大规模导向,转为优化盈利能力,价格战的情况有所缓解,对于商超业态的竞争优势减弱,一部分客流转而进入超市消费 。
在半管控地区,“电商履约受物流影响很不稳定,一些中小型零售业态处于关闭状态,一部分客流涌向了超市 。”张景说,不过,等到疫情好转,这两类对手很快就会重振旗鼓 。
总结来看,一季度业绩的参考价值不大,回暖只是短暂的 。
对于2022年一季度的情况,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对开菠萝财经表示,单季财报中一些费用不摊销,利润的参考价值不大 。
而随着疫情的好转,到时候,继续承压的超市业绩如何,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
对手一直在,二季度很艰难疫情防控下,超市吃到了红利,同样也暴露了弱点 。
张景介绍,零售行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起势靠流量,生死供应链” 。零售企业的竞争,取决于供应链,外界或许认为,传统商超的供应链能力经过多年锤炼,已经不是问题 。其实,一旦地区的防疫管控升级,超市的应对并不算从容 。
超市的供应链,普遍以生鲜品类为核心,快消品类为辅助,其它品类为补充 。先看生鲜,这是超市的强势品类 。在这个品类上,庄帅认为,超市的供应链体系仍然是最完整的,但成本和效率并不是最优的 。
以本轮疫情较为严重的上海地区为例,朱悦评价,传统商超业态的整体表现逊于互联网零售平台,差距体现在配送效率上 。
她表示,和传统商超相比,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拥有更密集的仓储网络,运力也相对充足 。相反,包括永辉、麦德龙在内的传统商超,在选址上注重覆盖更多的社区,整体布局较为分散,虽然有较为充足的货源,但是日内调配运力较为困难 。
至于快消和其他品类,超市的供应链能力已经落后于传统电商平台 。庄帅解释道,相比京东,超市普遍细分品类不全、品牌不够多、库存太浅、采购成本过高 。
经历过一场场疫情大战,超市该重新审视对手了 。多位受访者都认为,超市二季度的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受疫情反复影响,线下业态会持续承压,二是超市的对手阵营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整体对超市的冲击并没有变弱 。
先看最动荡的社区团购 。市场过去普遍的看法是,互联网巨头的社区团购会抢走超市的流量,破了其盈利模型 。比如,永辉曾在财报中把亏损的原因之一归结为,“社区团购低价扩张” 。
进入2022年,社区团购经历大洗牌,仅剩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等几家头部,而且进入了休养生息状态,那么,是不是不足为惧了?
接近永辉的从业者林清对开菠萝财经表示,看起来,头部超市比如永辉的业绩下滑,和社区团购的崛起时间点吻合,营收出现下滑的大区,也是社区团购强势攻入的区域,但社区团购核心抢走的用户群,是图便宜、买新鲜菜的大爷大妈 。这部分用户忠诚度不高,哪里“烧钱赚吆喝”就去哪里,对超市的客单价、利润贡献度有限 。
“社区团购对于线下商超的影响有限 。”朱悦持同样观点 。原因在于,社区团购提供的SKU只是超市的1/10,社区团购的属性是“当天买、次日达”,核心目标群体和超市的即时性顾客重合性没那么高 。
相比社区团购,超市更应该小心生鲜前置仓 。从目标群体的角度看,生鲜前置仓主打30分钟内送达,和超市相似,面向的是那些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即时性客户 。而行业头部公司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开始重点提升经营效率、跑通赢利模式,短时间内,减缓了对超市业态的竞争压力 。换个角度看,前置仓生鲜电商也在愈加成熟,不得不防 。
昨天是社区团购,今天是前置仓,明天可能是别的业态 。近些年,超市从来就没缺过对手 。鲍跃忠形容,零售多元化的趋势,挡也挡不住 。“超市的黄金年代,一个城市也找不出几个大卖场来,现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零售业态太多了”,多渠道、多业态的零售主体,势必会持续分食超市的蛋糕 。
结语超市的蛋糕持续被瓜分,内在的逻辑是,中国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变化,超市不可能稳坐钓鱼台 。“不转型没有回暖,不转型没有生路”,鲍跃忠说,但新的问题是,超市的一些变革方向是错误的 。
比如,“盲目做线上”,线下的商品体系、运营体系不做调整,直接搬到线上,“加个小程序就是做到家了,属于临时抱佛脚,解决不了问题” 。
再比如,超市转型都喊数字化,“这个口号容易误导企业,误认为做数字化的技术中台就是转型的重点 。”鲍跃忠说,这是错误的,数字化不是一套系统就能解决的,应该是基于公司上下协同整个链路的数字化 。
头部超市从2018年就开始加速做数字化转型,转型到现在,庄帅认为,论数字化能力,物美领先;永辉是前端最强的,中台和后端有待加强;其他商超多数是区域化企业,大部分借助京东、阿里、腾讯和物美(多点)来实现数字化 。
总的来看,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商超的转型都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看到跑通的路径 。“一季、两季,能靠天吃饭”,林清说,头部超市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更深入的变革 。
“未来5年,仍是超市的转型升级期 。”庄帅给出一个时间表 。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景、乔鹤、周云、林清为化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