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死磕苹果,小米飘了?( 三 )


可小米很快就吃了大亏:2015年,三星宣布不再向其供应产能本就有限的AMOLED屏幕,小米Note 2因此迟到了近1年时间。
这才有了雷军亲自下场抓供应链的故事,小米芯片团队也是在那段时间成立的。
要说小米如今的供应链能力如何,从此次发布安卓阵营里第一款小尺寸高端旗舰机,就能看出来。
小米12采用了69.9毫米的尺寸,比iPhone 13宽度窄了1.6毫米,屏幕却达到了6.28英寸,大了8%,刷新率120Hz。
芯片|死磕苹果,小米飘了?
文章插图
图源 / 微博@小米手机
陆庆鑫解释道,主流手机厂商都不愿意做小尺寸旗舰机,因为机身尺寸小,很多硬件需要单独定制,成本过高,网络上消费者对小尺寸旗舰机的呼声虽高,但各厂商都不确定市场有多大。
现在小米站出来做小尺寸旗舰机,他的解读是,一来,“说明小米有精力覆盖这部分并不大众的用户群体”,二来,是小米供应链话语权的体现。
“小米千万级的出货量摆在那,小尺寸旗舰机的销量就有保证,只要量足够大,小米就能帮行业从供应链角度把一些硬件定制的成本压下来。”这对后续做小尺寸旗舰机的其他厂商大有帮助。
事实上,手机厂商的军备竞赛发展到今天,旗舰产品的硬件差异已经非常小,不过供应链还是以出货量级为话语权。能以什么价格拿下供应商,是话语权的表现,有没有能力带动国产供应链,是高端能力溢出效应的体现。
2019年美国断供事件以来,国产供应链里的电池、屏幕工业,提升迅速。陆庆鑫告诉深燃,这两大产业中都有小米的身影。
“在小米这些国产手机厂商的带动下,现在国产电池工业已经领先欧美、日韩了。”陆庆鑫继续说,而屏幕供应链,尚处于追赶国际供应链的状态,每一代的屏幕效果、良率均有大幅提升。在12系列上,小米就采用了国产供应商华星光电供货的屏幕。该屏幕获得了全球屏幕测评机构DisplayMate A+级认证,打破了手机高端屏幕市场被三星垄断的局面。
雷军亲自经营供应链的另一种方式是,下场做产业投资。
2017年成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已投资100家国产企业,重点布局的是5G相关的射频器件、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上游产业链。氮化镓相关产业就是被小米10系列带火的。
陆庆鑫表示,在供应链端,小米的话语权一直比较高,同时也注重推动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很多厂商都是等小米把供应链的价格打下来以后,再去用。只有一家去拉动,国产供应链也起不来,需要国产厂商一起多用国产供应商,才能逐步改变以欧美、日韩为主要供应链架构的现状。”
相比之下,在陈桥看来,一方面,苹果不愿也不会去培育供应链,另一方面,保守的苹果对未经验证的新技术总是表现得不太感冒,对供应链的技术提升自然有限。
死磕苹果,还得死磕技术当然,要对标苹果,还得看这个巨头是怎么发家的。
它甩下对手几个身位,是因为投入芯片产业三十余年、最终自研出了A系列芯片,就如同华为困难的源头,是无法取得高端芯片一样,孙燕飚表示,对于华为之外的小米、OPPO、vivo而言,要站稳高端市场,就得拥有自己的芯片。
不但是出于技术提升,为了防范缺货,手机厂商最好的办法也是自研芯片。陆庆鑫透露,自研出澎湃P1,就是小米应对充电IC缺货的解决方案。
由于上游晶圆厂产能不足,充电IC芯片从去年缺货至今。陆庆鑫了解到,因为极度紧缺,有些厂商的充电IC交付期已经超过6个月,明年部分厂商的新手机因此都没办法上120W快充,只能保持60W。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