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老铁
在对我国TMT行业持续的追踪和研究中,越发觉得该行业的敏感,脆弱以及不可捉摸,换成术语即为“高收益的同时伴随高风险” 。在两年前该行业还是投资者追捧的热门领域,而如今已经成了领跌的重要板块,由估值王变为了缩水王 。
当行业在讨论此现象时,总将其笼统概括为“监管因素” 。诚然受监管影响,行业不确定风险提高,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减持抛售股票对股价会造成冲击 。但若我们站在价值投资去考虑,如果监管预期稳定,企业的内在价值仍然将会反应在股价中,也就是说,不确定性带来的动物精神下的超跌现象,而一旦该不确定性消失,价值就会回归常态 。
美联储2022年加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概三次),如无太大意外届时美指将会出现较大的回调(如今标普500市盈率倒数已经接近2000年水平,估值泡沫是比较清楚的) 。站在投资者角度,我们就既要对行业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亦要以史为鉴清楚预判未来 。
BAT是我国互联网上个周期的三座大山,也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见证,不妨以这三家公司为样板对行业一个周期的走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我们先整理了三家公司自2012年以来的股价涨跌情况,见下图: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文章图片

2016年前后,三家公司市值差距尚在较小范围,百度股价增速还一度超过了阿里,但在2018年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该年度美联储四次加息,资本市场受到极大的打击,三大美指连番下挫,全世界资本市场亦受此影响极为消极,但2019年结束加息之后,腾讯和阿里迅速走出股价低估,而百度与同类企业分化则在此时加剧 。
彼时百度掉队声音甚嚣尘上 。
再看美国市场,在美联储上一轮加息周期内,美国FAANG企业均未能幸免,股价也是连番下挫,作为指数的高权重股票,外界流动性的冲击必然首当其冲,但待到市场平复,创造盈利奇迹的也是他们 。2019年后,头部企业均创造了新的高点,也就是说,当外界不可测风险降低后,好企业终究是好企业 。
当2022年加息无可避免,对资本价格的冲击亦是不可避免之时,我们现在应该将决策前置去考虑:1.到底哪些公司是率先反弹;2.上一个周期内还有哪些行为可借鉴的 。
先从我们较为熟悉的百度入手分析,2018年股市震荡之后百度就一直未回到高峰(2020年受美股大热影响回到股价高点),在基本面上百度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先整理过去十年来百度总营收和经营性利润的分布情况,见下图:
百度|BAT为何分化在2018?
文章图片

从市场有效性角度去考虑,2018年确实是百度的转折年,在此之前无论是总营收亦或是经营性利润都处于稳定的增长态势,但此后总营收增长乏力,而经营性利润也进入了保守期 。
市场提前预知其后企业的经营情况将受到冲击,故投资者用手中筹码投票百度股价进入了低谷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