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医疗原创】衡反修(“三无”医院)

【e医疗原创】衡反修(“三无”医院)
文章图片


想说点儿什么?欢迎点击文章下方“写评论”留下您的精彩观点。


【e医疗原创】衡反修(“三无”医院)
文章图片


衡反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信息部副主任


某日和小女吃饭,习惯着边翻报纸边吃,突然问女儿,你说5或10年后,报纸会消失吗?零零后女儿点头:“肯定能!”“为啥?”“什么都能看手机了,谁看报纸呀?”

智能手机为代表的IT革命真的到来了,报纸越来越低调了,无纸化成了革命的最直接表现。那么医疗行业呢?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数字化医院具有的是无纸张、无胶片、无线网络的“三无”特征。公元前118年,我们西汉前辈发明了纸张;1896年,伦琴发明了第一张医用胶片;1973年,以太网出生。我们真能在医疗行业革了他们的命吗?


临近“十三五计划”的启程,最近参与撰写医院信息方面的5年规划,也顺便翻了一下前期的规划——早在10多年前,规划里就赫然写着“无纸化”的奋斗目标,不仅是无纸化,无线网络、无胶片也在其中。我想当年很多医院信息化的目标里也有这样的字眼。但展眼一望,大家还都在“三无”的路上,无非是或近或远的区别。近10年来,时有媒体报道某某医院实现了数字化医院。暂且不讨论是否真正实现了,我们先探讨一下为什么一定要把“三无”当作目标呢?医院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辅助管理决策,改善就医体验,至于是否用纸、用胶片,都不过是信息化的形式和手段罢了。


先说说无线网络。网络是信息化通讯的基础设施,有线网络从十兆,到百兆、千兆、万兆,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稳定。无线网自1997年诞生至今,也有了长足发展,但相比成熟的有线网,其通道狭窄、稳定性差,在某些环境可作为有线网的补充,但如果想替换有线网,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5年、10年内,可能性甚微。其实就像不同的交通工具一样,汽车、火车、飞机,谁也不能替换谁。再如,有线电视之前也是无线接收的,为什么改有线呢?因为观众要看更清晰、更丰富的节目,无线无法支持。所以无论有线、无线,哪个能满足医院数据传输的稳定畅通,就用哪个,没有谁是天生高大上的。


再说说无胶片化。胶片的确不是什么好东西,患者自己看不懂,拿着还得小心翼翼——勿折勿脏。医学影像的电子存储、院内网络终端分布的广泛性和显示质量的提高,对胶片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只要患者一直在某医院看病,那么的确没有拿胶片的必要了。但凡有去他院寻诊的可能,患者仍是需要留存这重要的医疗资料的——除非所有医院都联网,或者相关医疗机构共享一个区域公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所以医院的无胶片化是针对院内流通、会诊、存储而言,而非针对患者个体。对大多数信息化较好的医院来说,随着HIS和PACS系统的健壮和发展,面向院内的无胶片化是水到渠成的既成事实。


最后说说无纸化。医院除了人多,就是纸多——处方、检查单、病历,哪个不需要纸?不久前去有无纸化指标要求的HIMMS7级医院就诊,发现手里的纸不比其他医院少多少。可见,绝对的无纸化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目标。在当前医疗环境和条件下,我们还离不开纸,不过是在不影响医疗和信息流通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罢了。


无纸化的本质是在优化就医流程的思路下,方便医生工作和患者就医。对医院而言,无纸化本身的好处甚多,省纸、省耗材、省维护成本,还低碳环保。但对患者而言,他们需要无纸化吗?无纸化是否使就医体验更好呢?纸张成本的节省貌似与患者没有关系,有了纸质处方,患者可以更清楚医生写的用法、用量;有了检查单,患者清楚哪些项目必做……就无纸化电子病历而言,UKEY貌似解决了电子签名问题,其法律风险姑且不算,但其各种知情同意书,让患者按电子手印确认的方式,患者真的体验舒服吗?还是医生觉得方便?这些还是值得探讨的。


站在患者的位置上,即使有再强大的信息保障,我依然认为患者不应该为无纸化的某些不便付出代价。在无纸化的同时,我们应该保证患者同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避免其被无纸化“绑架”。



会议信息:北京沙龙 e医疗将于2015年3月20日在北京安徽大厦召开本年度第一场沙龙活动,以“临床大数据利用与安全全攻略”为切入点,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探讨如何实现数据的合理、有效利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管理和临床科研。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日程、参会方式等更多信息。


e医疗2015年3月刊现已发行,欢迎订阅(您可以选择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或致电读者俱乐部:010-65157887-666 )。

【【e医疗原创】衡反修(“三无”医院)】喜欢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读者也可以关注本订阅号(e-healthcare),我们将于近期陆续刊登三月刊各栏目精彩内容。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