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因”的应用(2)

按照约定的时间,A每天到我这里上课。
但既不反抗,也不配合。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她会让你觉得这世上根本没她这个人。她在学校也没有朋友,与任何人都没有交流互动,在家里也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个人是沉郁的,没有生气的。
其实第一次见面,已经让我确定了,A是无力消极型防御。对于她的治疗,我要用“气功”。武侠小说中常写,某人受伤了中毒了,自有武林高手为其运功疗伤。两人盘腿对坐,双掌相对,透过掌心,将内力输送至患者体内,再运功帮其调匀气息。久而久之,将病患消于无形。
那么,小A正适合这种不言不语,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悄悄地不知不觉的,向她的内心注入力量,注入生命力。
所以,我与A的每次见面,都没有问东问西,也没有讲任何道理。她来寻常的但是刻意声音洪亮的打招呼,她走寻常的但是刻意爽朗的说再见。中间,我会根据她微妙的情绪反应,给予拥抱、轻拍,并随时帮她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她,是个慢活。在她的能量不够强大的时候,用力过猛,只会摧垮她。我一方面要为她注入力量,另一方面,要从她妈妈入手,将她妈妈这个“绞刑架”撤掉。
与她妈妈的第一次单独见面,除去证实了我的直观感受,最大的收获是让她妈妈留下了眼泪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要想撤掉她的绞杀,必须柔化她。
然而,第一次见面后,她就再也没有单独与我见过面。事后方知,她怀孕了,一直处于要不要的纠结中。事实上,这种情况,她更应该继续与我见面,才有利于她做出最好的决定。
小A在来我这里之前,拒绝上任何辅导班。见了我以后,同意到我这里来。但这个过程,反反复复。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她妈妈没有定期与我见面,不能按照我的要求配合我,自身的负能量随时影响孩子,让孩子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这就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差别。最终,不但妈妈不再出现,终于也将孩子又拖回了家,前功尽弃。
妈妈不再与我见面的原因,根本上是我们的信任关系建立的不够。我们的信任关系,是A爸爸对我的了解与信任,A妈妈只是执行A爸爸的安排,对我没有直接的了解与信任。这也是她遇到怀孕问题没有想到我的原因。
如果家长对我是信任的,孩子拒绝我,我有很多办法可以处理。但如果家长对我不信任,我是不能过多游说的,家长很容易将我的善意曲解成为利驱使。当然,这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对咨询师的攻击,是一种普遍通常的现象。而我不会过多游说,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无论如何,对小A是很痛心的。那样一个花一样的女孩,不知何时才能走出沼泽。
【两个“因”的应用(2)】相较于A,B就是外显型防御了。
B妈妈是从别的心理群里看到我并加我好友的,我也很意外,毕竟我很少在任何群里发言。但B妈妈很聪明,那时候我朋友圈完全公开,又常常写文字发公众号。她加了好友并没有与我交流,只是透过文字暗中观察我了解我。六月份的某天,我刚刚从外面回来,收到了她的信息。
她说看了我很多文章,很认可我的观点和做法,希望我帮帮她的孩子。我问她孩子现在什么情况。一句话,仅仅一句话,她说,数学考个位数。我的心,像挨了一记闷棍,让我喘不过气。“见面谈吧。”
恰巧有时间,半小时后,我推开星巴克的大门。客人不算少,几乎坐满了。我看到一对母女正在里面找座位,猜想正是她们。母亲的形象很扎眼的落在我心里,让我们来看看她。
烟灰色连衣裙,很飘逸很有气质的裙子,只是配合她的脸色,让我想到了女鬼。披肩波浪卷发,如果不是脸色,是的,脸色,如果不是脸色,发型是很时尚的。好吧,脸色,她其实擦了粉,化了妆,涂了粉嫩的口红,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饰她灰败的脸色。
直言不讳的讲,我当时“嚯”倒吸一口凉气,怎么像刚从坟墓里爬出来。我知道,这样的感觉和印象说出来,是很让人难受的,但是我必须说出来。
做了简单的介绍,落座后,B坐在妈妈对面玩手机消消乐。因为孩子在场,我没有问孩子的表现,而是问她妈妈的需求,想法。她妈妈说想利用暑假,好好给她补补课。这个过程,我偷偷留意着B的反应。
她表面上在玩游戏,双手不停的点来点去,让人误以为事不关己。我感觉的很清楚,她故意要给人这种错觉。事实上,她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听过她妈妈的话,我立马转头问她“刚刚是妈妈的想法,但学习是你的事,我更想知道的是你的想法。”
听到我问话,她有瞬间的意外,估计是没想到我会问她。她看了我一眼,继续玩游戏“补吧囊。”
“嗯,既然意见一致,都想补课。那么我们就商量下一个问题,补哪些科,跟大班,还是小班,还是一对一。”
在商量补哪些科目的时候,出现了新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