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 三 )


答案很可能是OPPO的确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且修正在其他业务,以及员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由员工持股,同样(暂时)拒不上市,OPPO和华为在员工管理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媒体曾爆料,OPPO员工在内部一直有所谓的独立股票结算机制,被员工称为“黑市”。但这套制度的买卖方式十分原始,是由持股员工自行商议价格再去总部办理结算,对于员工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而根据网易科技的报道,改革之后,OPPO员工的薪酬体系将变为“基本工资+年终奖+绩效股+日常福利”,希望借此把员工表现、收入与公司绩效深度捆绑。
【 智能手机|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通过浏览职场社交APP脉脉上的热门话题也发现,部分OPPO员工将此次薪酬改革和引入股份激励归因为“人才流失严重,OPPO需要提高核心员工留存和人员活力。”
智能手机|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
文章插图

此外,有匿名的OPPO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这次改革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初衷和上市没有关系:
“主要为了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热情”。
也有OPPO员工在脉脉的相关话题下简单直接点明主旨:
OPPO就是想通过改革留人,希望大家别一发完年终奖就跑路。
智能手机|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
文章插图

不否认,引进股票激励制度、改革股权架构都能为日后上市奠定基础。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改变全部归因于为上市做准备。
抛开薪酬改革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往更深一层想,变化,对OPPO来说不见得是坏事。
和小米,甚至vivo相比,OPPO的改革、变化不是太多,而是来得太少,也太慢了,这已经让OPPO吃了不少亏。或者可以说,段永平式的管理、发展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互联网大潮了。
折戟万亿IoT市场,OPPO错失发展时机的惨痛教训无论是员工管理还是发展战略的更新迭代,OPPO都和我们认知中的互联网大厂相去甚远。通过改革薪酬制度褪去传统色彩,正是OPPO主动求变的信号。
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因为缺乏变化而错失风口,是要极其惨重的代价的。
今年9月份,有关OPPO大裁员的消息满天飞。
媒体报道称,OPPO从7月就开始酝酿裁员计划,主要涉及IoT事业群、互联网事业群等,裁员比例可能高达裁20%。
没有意外,OPPO否认了裁员20%这个传闻,然后用了一个经典的回复:确实正在进行人员优化。
据媒体爆料,除去近7万导购销售人员和自有工厂的一线工人,在裁员前,OPPO员工数量约为2.4万。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的IoT事业群,则是此次裁员的重灾区。
IoT事业群遭遇大规模人员优化的原因也很简单——业绩不达标。
智能手机|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Pexels)
坦白说,OPPO进入IoT的时机真的晚了,和一加的合并也占去了OPPO太多精力和时间,根本没有抓住最佳发展时机。
OPPO正式大规模进军IoT行业,是在2019年底。
当时,陈明永在一年一度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宣布OPPO的新发展战略:万物互融。根据陈明永的设想,OPPO要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在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慧屏和智能机器人等IoT领域进行全方面布局。
回顾当年的分析报告,各大机构对IoT行业的前景还相对看好。
艾媒咨询的研报指出,当时中国IoT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300家,位居全球第二,投融资总额高达785亿美元。该报告还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能突破1500亿元,到2025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2030年即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