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刚|明年落地1500万辆车?OPPO智行背后的手机行业“汽车热”( 二 )


据报道,段永平日前已经从美国回国,而他在雪球平台上的发言显示,他尚未结束隔离。除了“回国造车”外,也有传言称他此番回国是为了OPPO上市,但并未获得企业确认。
手机行业饱和大厂纷纷“逃顶”,“造车的诱惑”机遇与挑战相伴
科技企业造车,在2021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仅仅在手机行业中,直接或间接参与造车行业的企业已有不少。今年三月底,小米官宣造车。苹果的造车计划虽未公开,但已经被多方报道证实。此外,华为虽然没有介入整车市场,但已经在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上进行了持续布局。
10月19日,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透露了小米汽车业务的最新进展:首个工厂将落户亦庄,研发团队到岗了453人,首款汽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而在日前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也透露,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华为与小康赛力斯联合发布的新一代豪华中型SUV将搭载基于HarmonyOS的智能座舱。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今年九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144.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虽然还有5G手机替代等利好,但智能手机野蛮生长的年代早已结束,巨头们纷纷在平板电脑、PC、智能穿戴设备等新领域寻找增长点。
从目前来看,转战汽车行业的国产手机巨头中,华为能够拿出的成果还是最多的。除了上述鸿蒙智能座舱外,在自动驾驶等关键领域也实现了快速进展,并通过与极狐、赛力斯等品牌的合作在业内建立了一定影响力。虽然华为已经多次重申不造车,但整车市场对于手机业务受阻的华为来说,诱惑不可谓不大。
相比之下,OV两家手机巨头的业务多元化,目前仍停留在电视、可穿戴设备等门槛相对较低、且易于手机协同的领域。华为在手机市场的退却减少了它们面临的市场压力,“逃顶”的冲动或许并不急迫。
然而,一边是手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越发缓慢,另一边是智能汽车行业巨变前夕的热火朝天,任何一家有战略规划的企业都不可能真正置身事外。这恐怕也是段永平说要对造车“了解一下”的原因。手机厂商在供应链管理、硬件研发、用户基础等方面的积累,也将给它们的造车事业带来先天优势。
不过,就像苹果暗中“闭门造车”多年而无产品发布一样,跨行业的竞争很多时候并没有看起来那样轻松。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将小米造车的三大优势总结为“小米模式、品牌与用户和全智能生态”。OV在入局造车之前,也需要想想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软肋分别在哪里。
【 吴恒刚|明年落地1500万辆车?OPPO智行背后的手机行业“汽车热”】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许诺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