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鸿门宴|十一、鸿门宴 智救项伯

2.智张良救愚项伯

这是同鸿门宴最无关,又最有关的一次事件。
说无关,他发生在鸿门宴之前。其时熊熊的抗秦烽火还没有点燃。说有关,正是他的存在才导致了鸿门宴的发生,也正是他的存在才导致了鸿门宴戏剧性的发展。
张良“刺秦”行动失败后,隐匿于下邳城内。对于张良来讲,这是一段相对轻松的时光。他可以在潜心钻研《太公兵法》的同时,悠闲的生活。
而铁锥力士虽然被捕,但终因言语不通,讯问不出什么,很快被处以极刑。正是得益于他的原因,秦对“刺秦”行动主谋的追查渐渐放松。因此,张良在下邳城内,并非足不出户,潜心藏匿,而是常常走向街头。
就是此时,他结识了项伯。这段历史在史料的记载中相对简单。我们今天对他进行的任何复原,除了出自历史典籍的蛛丝马迹外,更多的是依据史料所做出的推测。
其时,项梁和项伯一样,身为项燕的后人,在楚亡之后,被秦追捕甚急。
但项氏兄弟和张良不同。张良是在进行周密的准备后,开始的“刺秦”行动,并在行动结束后,详细的规划了逃亡路线,藏身地点。相对于项氏兄弟来讲,他的准备更加充裕,资金准备也更为充分,能够相对较好的安排个人生活。
项氏兄弟不同,逃亡过程中相对匆忙,准备不够充分。逃亡路线的规划也只是依据个人对政治事件的敏感程度,做出临时的安排。我们现在看,项梁深富谋略,在充满的逃亡过程中能清晰的感知秦的追捕动向,并做出合理的路线规划。至于后来被捕,则纯属非智力可以判断的“出卖”行为所为。
项伯的智慧谋略和项梁相比,差距显然很大。逃亡过程也更艰辛。
纵观整个《史记》中对项伯的记载,这是一个感性认识较强,比较注重情感建设,对人热情坦诚,讲义气相对心计较少的人。这种人往往为人做事缺乏一定的计划性,性情莽撞,不考虑后果,也不能深入的分析某一事件对大局的影响。
可以想象,这种人在逃亡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很多磨难,甚至九死一生。他的逃亡路线缺乏规划,往往被逼而为,只知道被动的躲避追兵,而不懂得主动的引导追兵,让追兵向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发展。
他闯入下邳城,《史记》里虽然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记载,但应该是他被追捕的后果。
恰遇张良。成了他一生里的一个转机。
张良长于规划,做事有非常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有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主导偶发事件向着利于自己方向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难得是他有强大的亲和力,而且长于人脉的建设。
项伯率性,张良随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项伯向张良表达了需要救助的意向,这件事也可能是张良探知了项伯的身世,主动联系项伯,从而给予了必要的支持。
张良利用自己在下邳建立的人脉关系,较为充足的资金力量,给予了项伯必要的物资支持,并提供了秘密的隐匿地点,使项伯安然的躲过了追捕,直到后来风声渐息。
这种活命之恩,作为项伯来讲,是不得不回报的一种感情预支。而且这种感情远远超出了生命之外,进入了下意识的状态。
事实证明,项伯后来对张良的回报正是在这种下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没有任何思考,不计任何后果。他的这种“愚义”后来被很多人从多个方面进行过评价。但我始终认为,他这种所谓的义气,是一种极莽撞的行为,其对战争的错误引导,甚至导致了整个楚汉争霸的优劣方向。使项羽失去了 “兵不血刃”取得天下大势的绝佳战机。
对于项羽来讲,项伯堪可称为“千古罪人”。
当然由这次整体事件的发生,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出张良在人脉建立上的强大能力。他无意中为自己储存的人脉基础,在后来的征战里,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活命的机会,还为自己施展才好,建功立业创造了良机。同时,他也指出了储存人脉基础的一种范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不经意的好意,都可能是自己以后的助力。
【十一、鸿门宴|十一、鸿门宴 智救项伯】这里面的借鉴意义是非凡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