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学习,才是毁掉你的元凶

假装学习,才是毁掉你的元凶
文章图片
1.你只是努力在买课

一位读者留言:为什么买了那么多课程,努力在听课,却总不见多大的长进?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付费课程的?
她说:一年前,读了一篇关于逃离舒适区的文章,并决定改变自己,于是就买了许多付费课程。开始听课时感觉获益良多,但越往后,越看不到效果。
我问:那你是否想过从所买的课程中获取变现的途径呢?
她说:……
其实,这是一个许多人都面临的困惑:每个月花费一笔不菲的开销去购买课程,企图能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最终效果却与想象的相去甚远。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对此做一些侧写,列出三个场景:
场景一:
她刚毕业不久,在一家公司担任服务岗,每月除了基本开支,还有一些余钱,逢周末时,可以出去浪一浪。不知什么时候,朋友圈都在发“鸡汤”段子,她感觉自己活得太盲目了,不能这么玩下去了,决定为未来做一些打算。
场景二:
有一天,她见到朋友圈在刷某门付费课程不错,觉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于是,她刷起了对方的二维码购买。又隔了一天,看到某个朋友说,另一门课程也不错,并表示分享到朋友圈可以减免,觉得挺划算,又忍不住购买的欲望……
场景三:
她买了许多课程,并将日常事务安排好,腾出业余时间争取把每一门课程都认真听完。刚开始感觉收获很大,但之后就慢慢乏味了,认为没多大作用,但又找不出症结所在。
从上述三个场景中可以看出,虽然对未来充满着向往,但她不得其法,失了节奏,就像一台被人流推着走的轮椅,既茫然又盲从,透露着被动的无奈。


2.学习要有功利心
在营销界,有一句行话:“没有割不到的韭菜,只有不给力的营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用户成了韭菜,公司是拿着镰刀的农夫。
在知识付费潮流中,新世相的营销效果无疑最成功的,但其营销方式剑走偏锋,规模之大,触及当局的红线,被封杀叫停。
不是说这种“分销”模式没人用过,只是没那么大张旗鼓,到处大声喊:我是骗子!
当下,许多平台都对用户心理进行了精准的解剖,他们清楚地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又焦虑的是什么,并努力推销“保持勤奋,就能改变人生”的价值观。
乍看一眼,这种价值观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细想一下,又觉得模棱两口。
我们先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一:
A喜欢跑步,除了雨雪天,每天早上都会六点钟准时来到操场,跑一个小时的步,过着非常自律的生活。在操场上除了他外,还有一群体育生。他们跑步,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案例二:
B喜欢读书,与别的读书人不同,他喜欢记录自己的感受,并将稿件投给相关的平台,并渐渐在所处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气。B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享受着读书带给他的物质利益。
在大多数人眼中,案例一中A的生活没有问题。
但你不妨仔细想想,你跑一辈子步,只不过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也不值一个体育生在一瞬间破记录,那么更具有命运性的转折意义。
在案例二中,B在做知识输入的同时,也不忘输出,努力去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我们做事不该仅仅为了做事,那无疑会让你成为工作的机器,而应该带着目标性与功利心去向前看,而不是低头看着地面。
因此,获取信息的目的,也并不是单纯为了消遣寂寞,而是为了将它加工成一种变现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3.掌握技能,才是学习的目的
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更倾向于某种技能的掌握。
就像是上面讲述的案例二中的B,读书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输入和输出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但当下许多人停留在浅层的学习当中,学习一门技能的时候,往往像是看网络小说,只是隐约知道个大概,过一下脑子,而没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知识付费这个问题。
知识不同与其它产品,它通常是一些观点与方法的集合。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百事通,你付出一定的银两,才能从他口中得知想要的消息。
然而,在当下的学习中却包含着许多被动性的意义。很多人学习,更多意义上是焦虑迫使,而不是兴趣与主动需要使然。
此外,知识付费也渐渐成了一种消费习惯。就像在爱奇艺买了一个VIP会员,可以看自己想看的电视剧,成了一种打发寂寞的方式。
第二,“知识付费”,付了费就能收获知识吗?
我们时常会产生幻觉,认为付费了,就能收获知识。
其实,这是不对的,付了费只是意味着你达到了获取某种知识的门槛,离掌握知识还差着一段漫长的距离。
认为“付费了,就能收获知识”,是一个典型的思维盲区。就像是,我有一个朋友很牛逼,但是他有没有把你当朋友,帮不帮你又是另一码事。
第三,拒绝诱导,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许多人虽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却没意识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很容易受广告的诱导,比如网页上、朋友圈里各种营销不断刷屏,诸如“教你月薪5万”,并承诺3年后加薪不超过50%可申请退款……
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们更多的是被动学习。“我们努力去改变潮水的方向”,可作为潮水中的一员,更多的时候,我们更像是一群盲从的棋子。
第四,输出才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
几乎所有人一开始都是这样的: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持续产出作品的意识。
学习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认知活动,如果你对一种知识只停留下接受的层面,不对外进行产出,那毫无疑问,你学习的程度远比那些做过PPT,并将它们进行汇报的人,要差出一大截。
如果不将知识加以运用和物化,它就还是当初那份知识而己。
不进行思考与实践的学习,就像是饿了吃一包方便面,肚子填饱了,但一点营养也没有。


4.捷径会让你走更远的路
说实话,对于知识付费,我一贯持反对态度。
我认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他的源头看起,在卷帙浩繁追溯其本来的面貌,它是需要花费你的体力与脑力的活动,而不是像个婴儿,需要别人将糊糊拌好,并投喂到嘴里。
毫无疑问,那些课程制作者花费了许多时间整理,将数本书里的精华总结到一份PPT里,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份不错的输出方式。
但对你而言,作用恰恰相反,这是一种用弱智化方式来适应你懒惰智商的行为。
在学校,我们通过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但到了社会,你不需要考试,学习效果更多的是用感觉来衡量,并且这个标准会随着时间越变越低,只要你认可就行。
如果你采取自己很舒服的姿势学习,认为这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的结果,除了被骗感觉良好,终将一无所有。
学习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掌握技能尤甚。
浏览朋友圈的时候,我时常看见诸如“七天速成”之类的标题,心里总有些想笑。比如说,单拿写作这件事,七天你最多大略掌握一种问题的思维模式,如果你要对整个行业有所把握,至少需要许多年的功夫。如果七天能造就一个技能满格的,那学校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要知道,越值钱的工种,相对而言所需要学习的时间也会越长。七天,最多让你成为一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不是管理整个作业的策划、甚至是主导者。
如果一直沉迷于这种速成的学习方式,你将会成为终身付费学习者,一直都学不会。这种假装的学习方式,才是毁掉你人生的元凶。
【假装学习,才是毁掉你的元凶】年少的时候,都会想着走捷径,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走捷径只会让你走更远的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