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成为一名拆书家

在完成了第三次线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郑重地开始写这个申请。【成为拆书家】是我2018年一整年首先有明确目标、有细分任务、有完成时间,并笃行其志的计划,是完全符合Smart原则的计划。

【为什么我要成为一名拆书家】【我与拆书帮缘分的开始】
2018年的9月15日,在广州去深圳的高铁上,我无意地看到了一个关于学习力的推文,作者提到了在成为一名知识IP的路上,“拆书帮”的线下活动是他起步阶段一剂助力,于是关注了拆书帮的公众号,在高铁令人崩溃的网速中,退出又进去,我找到了广州的小蛮腰分舵,于是申请了加群、申请加了秀丽、乔帆的微信,于是我知道了成为拆书家的路程。“精读《这样读书就够了》”“三次线下拆书课”“完成申请”“线上训练”“拜师”“升级打怪”。。。。。。现在回想,为什么好像笃定下来这个目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因为它的出现是在我“迷茫而低落”的那个阶段,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执行的、可以实现的、恰巧还是我感兴趣的一种方案。
于是,我参加了第一次线下课——水菱老师的《NLP次感元》的拆书课,链接上了水菱老师、马骅姐和很多可爱的小伙伴,课后我才知道水菱老师是真正的大神级拆书家。之后,一次撒拉亭的练武场,一次秀丽老师的情绪拆书课。从带着半好奇半怀疑的态度到带着观察和思考,再到把自己沉浸在拆书过程中,虽然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只有机会参加三次课程,但我收获最大的除了拆书家带来的主题外,我更加了解了自己,这是很关键的。

【为什么要成为拆书家】
为什么要成为拆书家?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是下面的三个原因给我了驱动力:
一、我希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各种身份,成为自己人生的最佳女主角。我们有不同的社会角色,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演绎不同的剧情,子女、父母、爱人、朋友、员工、老板、社会人。。。。。。我们为了过四六级,我们拼命学习英语;为了通过考试,我们凿壁偷光、秉烛夜读,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学过如何做好这样的角色。可是,这与”成为拆书家“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成为任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这个角色的特质,你要面对不同的对象、承担不同的职责,当然需要不同的能力,但是有一点,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学习力的人,是一个【学习促进者】,这便会成为一种元能力,一种思维模式,助力你在各种角色系统中如鱼得水。这就是我在阅读《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看到赵老师关于学习者不同境界这一章的阐述时候特别有共鸣的理由。于是,我写下了立志成为拆书家的第一个理由—我要成为我自己人生的最佳女主角。
我会成为一名妻子,所以和另一半的亲密关系中,我希望我们“相互培训”。
我会成为一名母亲,我希望我能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拥有他自己的人生。
我是一个好的朋友,我希望身边的朋友因为我的存在而获得一点点成长。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希望能带领学生团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成长。
我是一个社会人,我希望跟紧社会进步的速度,在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国家和城市,是那个引领并不断前行的力量。
二、我希望拆书家的训练和实践能帮助我提升能力,实现自我迭代和成长。我自诩为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但在将阅读的知识转换为能力的这个层面确是相当薄弱的。初级学习者的各种坑,我都跳过或者至今仍深入泥沼,我是一个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试型人才,没有我惧怕的考试,但是人生的考卷,我不想也不能再用套路答题了,我怕纸质的卷子我答了满分,但交给人生的答卷我最终却已“未及格”收尾。我希望在这里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所学更加致用,所思更加深刻,所说更有影响;我希望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希望能拓展自我认知的边界,拓宽人际交往的边界,能跟这个社会中关注前沿、关注进步与成长、充满能量和温度的伙伴们建立链接。
三、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我的陪伴而成长,成为他们自己喜欢的样子。我赞同成人的学习一定要以“自我”为导向,一定要具有高度的个人相关性。我希望我能够有“陪伴”的能力,陪伴所有能够听我拆书课的伙伴去发现自己,带着各自的困惑、经历、思考聚到一起,因为我的科学引导,他们自我探索,能找到一条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启发。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老师关于“认知模型”的课堂上,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谈到爱因斯坦、谈到乔布斯、谈到各种商业模式,他想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一个片面的知识或者经验,而是模型和原理。我们说“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道理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我想说的是,关于学习力的探讨是一个当下很热门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老师在一些关键的原理上具有高度共通的认知,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及他创立的学习体系提供给我们一个有效的实践指导,我们不妨去实践一下这种认知,看看究竟能否改变我们的生活,能否启发别人的生活,能否带动这个社会,最终能否遇到最好的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