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弃之其实不可惜

这几天,几次差点把文章写完,最后还是丢弃不要了。朋友问:不觉得可惜吗?
确有可惜之处,每一篇文章,在我一瞬灵感之后,都需要完善逻辑框架,不断查找相关论据才能完成,精力和时间两方面都是赤裸裸的血亏。但我想说说这几篇弃文的写作历程:
这几天精神状态不好,但依然希望能保持更文的频率,硬着头皮去憋想法了。我甚至发现任何时候让自己舒服一点的姿势会让自己的脑袋转得更快:走路摆手会比翘起双手更难思考、坐在没有靠背的凳子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更难集中注意力……
尝试了各种方法希望自己的脑袋迸发灵感,但最后都没能想到一个具有深度意义的主题,逐渐心浮气躁,结果是愈发糟糕。
于是我随手抓一个主题就开始写,写到一半觉得写不下去了,还是硬着头皮再写了几段,实在不行就到外面散散心。回来后却依然写不出来,苦恼加困扰之下,我无奈舍弃了将近完成的文章。这样反复了几次。
鸡肋,弃之其实不可惜
文章图片
鸡肋 你问我可不可惜,确实有些遗憾,但——

有些事,与其一直死撑着,不如割舍,这样更好
我前段时间探望了一位老朋友,他憔悴了好多,20多岁的小伙子却像40岁的油腻中年,几年前他还是全镇之光,我看今天的他,已经黯淡无光了。
我不会一口咬定这就是谁的错,也不会是一子错就满盘皆落索,但我还是想把他人生的转折点,归咎于他落定大学专业的那天。
面对选专业,我们所有同学都是一样的迷茫——不知道自己所长,更不知道这些专业在以后分别能做什么。回忆当时,我倒是没有想太多,也不用想太多,既然都不知道是什么就乱填一通;但他不一样,他成绩优异,亲朋戚友都希望他能“有用”:
“学XX有用,你不看看那个XX现在赚多少?”
“你以为那么容易学的吗?要是容易还不都抢着去做?还是做XX好。”
“你们这些都不稳定,XX的儿子读的XX,被政府养着呢!”
那年他奶奶病重,父母说:要不读医吧?他就真读了。奶奶在他念大一的时候便去世,面对毫无兴趣的医科,他迷失了,企图辍学。
在班级集体实习期间,老师没找到他,便给他双亲致电;父母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于是来问我有没有在我家。一整天过去了,没有人能够找到他,正打算去报警的时候,他回来了。
【鸡肋,弃之其实不可惜】他说,他纠结,他挣扎,他无所适从,虽然看到血就会晕,但他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医科,既然都这样了,就这样下去呗。毕业后他逼迫自己从医,至今他在医道上已寸步难行,医科专业在他心里像一道枷锁,一捆就是一辈子。
鸡肋,弃之其实不可惜
文章图片
每次见到他,心里都替他惋惜,当时要是不那样,或许他今天就不会这样。我记恨于他周边那些自私又愚昧的亲朋戚友,也无奈于他奶奶突发的病重,但区区一个人,又能有多少力量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呢?
我从他身上学会了,鸡肋,就该被丢弃
在很多人眼里,专业就是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选了医科就必须做医生,选了英语就得做翻译做同传……无一不是被鸡肋所困。(可查曹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故)为什么呢?
1.选专业无异于博彩
别说高中毕业,几乎没有大学应届生能做好自摸——自我定位。
喜欢做什么?不知道;
能做什么?不知道;
专业对应的职业什么?还是不知道。
这样一问三不知的人能选中一份结合兴趣、专业和能力的工作的概率,比中彩票还小。我们从开始就选错了,但从未察觉。
2.大学结束,人生才刚开始
很多学生以为大学毕业,求学总算告一段落,其实学习4年的知识,又怎么可能够用一辈子呢?实际上,我们踏入社会那一瞬间开始,脑袋里的知识就已经用尽,我们一直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既然都需要重新学习,为什么还要拘泥于仅花了4年的专业呢?我们大可以尝试踏足一个新的领域,撇下自己糊里糊涂时选择的专业,投身到喜爱又具有天赋的事情上。
3.视野会局限,像井底之蛙
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无可否认,我们就是如此愚昧,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以致于错过了更好的人、事、物,就像很多人炒股不关注整体,只盯住已购的那几只股票,结局一定是惨败离场。你的专业也只是中国600多个大学专业里的一个,当你放下现在的,就会发现更好、更适合的。
鸡肋,弃之其实不可惜
文章图片
我以选专业为例,但希望你能发现并舍弃掉你现在生活中无处不见的鸡肋。或许这个过程会很难,因为这些大多是你纠结无数个晚上做下的决定或是经过千辛万苦才能修成的果实——可能你刚刚选好了专业,但发现自己不喜欢;可能你刚刚入职一家公司,但不是自己擅长的岗位;可能你和伴侣还能共进晚餐,但已经无话可谈……
舍弃,代表我们曾经努力白费,意味着我们要否定自己曾经做下的“英明”决定。
但不舍弃,我们输掉的,将是一辈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