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月写作训练营第一周体会总结+复盘+下周规划

一、体会总结:

我将上一周课程的重点,按自己的理解归纳为三个关键词:“明确”、“自由写作”和“精力管理”。
1.“明确”:
在弘丹老师的第一节课里、课下答疑中、包括她的书中,“明确”几乎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明确”也就是“清晰”。
事实上,写作的本质,不就是能清晰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吗?鉴别文章好坏,就看它的逻辑、语言、观点表述、论据等等是否清晰。
具体要明确的内容,我归纳为:目标、已有知识经验、遇见的问题、达到目标所需步骤以及规划。
我的老师也曾说过:“问题,皆因不清晰(明确)而起。”感到恐惧,就是因为对问题了解的不清晰,脑子一团乱。所以题不会做,就要好好“审题”。而在弘丹老师的课程里就明确指出,每天的打卡作业之后,都要明确的写上“收获”与“困难”,因为将所碰到得问题清晰地明确了,才能好解决。
目标不明确,就会让人感觉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也就谈不到什么努力、积极;不明确的目标,只是模模糊糊的知道自己玩什么,动机也就不会强、决心不会坚定。我们平时说想做作家,只是会模糊地说一句而已,而弘丹老师则清楚的为自己列出了“写作的十大理由”,我想正是因为如此具体明确的目标,她才能成功。
做事中途放弃、坚持不下去,也是因为对达到目标的路径认识不清晰。很多人模糊地说“我想当个作家”,但并不清楚成为作家的具体途径是什么。稀里糊涂尝试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为“望山跑死马”的压力而灰心放弃。可弘丹老师能把“成为作家四阶段”清楚地表达出来,并明确指出在初期写作的目的是自嗨,而不是对自己有过多要求。正是因为有这样清晰的“路标”,才能明确自己位置、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一点一点不断向前,才会不至于在“我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的哀叹中放弃。
【2020.1月写作训练营第一周体会总结+复盘+下周规划】弘丹老师在课上设置上,开头是“明确规划和目标”,之后就是每周一个“复盘”。这说明她极其重视对已有经验的管理。事实上,只有对已有验清晰管理,才能进一步发展。好多或许写作还不错的人,谈及写作技巧,只能含糊其辞的说“多听、多看、多写”一类泛泛的话”;但弘丹老师在书中,对自己怎么写开头、结尾、结构,以及搜集素材修、改文章,都做了十分清楚的描述总结。我想这也是她能成为写作教练的原因。而这些东西,也是我们自己要去一一明确的。
2.“自由写作”:
其实这只是一个技巧,是写作的初期(以后也要一直不断使用)要掌握的重点。它真正核心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敢动手去写”的意识,包括它“不停、不删、不批判”的要求,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因为初学者很容易犯“没信心开始写”和“写到中途卡文、灰心放弃”的毛病。
我的老师曾对我说,学武,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敢动手、敢往前冲”的意识,不管打不打的中、会不会挨打、能不能打赢,上去就是一顿乱拳头往前冲。没有这个“动手意识”,以后的什么招式技术、打法战术、动作要领、劲路发力,统统谈不到。而在这个阶段,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另一方面,要尽量不对学生的动作做过多的批判:比如动作多么多么不标准、打法多么多么拙劣等等。我想这道理是一样的,甚至学任何东西都是这个道理——学外语,初期不也是“多开口、敢去说、别怕错”么?
如果说“明确、清晰”是根本目标,那么“敢动手去写”恐怕就是根本的方法论。因为只有动手去写,思路才能慢慢变得清晰。不管是难题、目标、动机、经验、步骤、规划,都得在动手做起来之后,才能慢慢变得清晰。
这几天我做写作作业,刚拿到主题时,都不知道怎么写,之后脑子里或许会有很多设想,但也是模模糊糊、乱作一团,而我经常会因为这个“混乱”而感到焦虑。只有在动手写起来之后,才会慢慢理清思路,平息情绪。
3.“精力管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持健康、精力充沛,才谈得到“动手去明确”,从这个意义上讲,或许它比之前两个关键词更重要一些。弘丹老师在书中虽然也对此反复强调,但叙述并不太详细(这也正常,毕竟她的主业不是健身教练)。现阶段主要提的一点是“早起,固定一小块时间写作”。
二、复盘:
1.这一周,我对自由写作进行了些实践,也体会到了一些效果,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我还是习惯“先想好、再去写”,有些不适应“不管想没想好、先动手去写,在写的过程中打开思路”。因此,在写作途中,常有一些“小停顿”;并且在写之前,情绪上会有一些负担。这其实反映出了我“动手意识”的不足。
2.我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包括这一年里),虽有不少进步,也得到了一些经验,但这些经验还是很散乱地分布着,不够明确、清晰。而我往往由于觉得“混乱、麻烦”而不去动手整理,情绪上也因此背负很大的包袱。
3.下一步我打算针对这一点,继续实践自由写作,强化动手意识,想办法改进毛病。同时揣摩如何把这个经验,迁移到我的个人管理上去。
4.由于长期作息混乱,“早起”对于我来说很难,这一周甚至有越睡越晚、起床越来越难的倾向,我要想办法改正。
三、下周规划:
从课程设置上看,弘丹老师第一周是提出“明确与动手”这个根本的目标与出发点;第二种是讲解具体写作、拆解文章的基本步骤;第三周是讲解针对某个平台发布一篇文章的基本步骤。因此,下一周就是认真听课,了解一下如何具体写作和拆解一篇文章:确定主题——搜集素材——打草稿——修改定稿——拆解同类好文。当然,老师只是讲解大概步骤,具体的一些细节和套路,还需要我自己去多实践总结。


附:
——完成过程:
1.“自由写作”草稿,1小时。
(熬夜到凌晨五点,原打算直接睡,睡前想先看一眼今日打卡写作的主题,以便在脑子里“盘”,但是看了之后很多想法冒出来,让我不得不马上动手去写)
(中间还是有“小停顿”——“自由”的不够彻底)
(“不停”是为了不停下来纠结批判,或许不是“不能停下来休息”)
2.下午第一次修改,25分钟,
(“总结”、“复盘”、“规划”三个词的词义不能清楚辨析,感觉似乎有交叉,因此文章结构可能有问题)
(因为已经按自己的想法完成了草稿,所以没按之后在群里看到的“复盘模板”来写。模板里前三条是对当周完成事项的有数统计,中间三项是为了正向的心理建设,最后两项是对比、分析、规划,十分全面有序;相比之下,我的复盘方式有很多不足)
3.用语音输入法转化成电子版,同时第二次修改,1小时20分。
(可能是程序不熟练,所以耗时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