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患病人数超过1.298亿 。在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一旦发生即无法治愈,只能一辈子吃药打针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能否逆转的话题非常火热,不少资本布局糖尿病逆转赛道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科主任李延兵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糖尿病可以“逆转”,但“逆转”的定义并非等同于治愈,而是血糖得到有效控制、β细胞功能的恢复、治疗简化等多个维度的病情缓解或改善,需要警惕对“逆转”概念的滥用和误导 。
糖尿病临床治疗需求仍未满足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中国成年人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8%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也达到11.2%,这也意味着100个人中就有超过11个人患上糖尿病,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 。此外,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30—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达6.3% 。糖尿病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为15.8% 。“大众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已经有所上升,但血糖控制率仍未有起色”,李延兵教授指出 。血糖控制不达标,血压、血脂、体重等心血管代谢指标管理不佳,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并发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我国每3位2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患有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 。
“过去20年糖尿病治疗领域的药物层出不穷,医生可选择的‘武器’也越来越多,但临床治疗需求仍未得到满足 。”李延兵教授指出,其中有患者的观念因素,也有药物治疗依从性不足的问题 。据悉,在中国已获批或上市的降糖药物中,大部分需要每日给药,部分患者的依从性受到挑战,不过随着国内长效药物的上市,这一困局正在缓解 。
糖尿病“逆转”并不等于治愈
“目前大众对于糖尿病治疗仍存在三大误区 。”李延兵教授指出,一是错过早期治疗时间窗口,发现高血糖也没有严格管理 。“糖尿病从发生到出现并发症有一个病程,像‘温水煮青蛙’,很多病人不重视早期管理 。事实上,日常血糖控制到位,就可以大大延后并发症到来的时间,甚至一辈子不受影响,但病人很少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个误区则是很少监测血糖,对于治疗后自身血糖情况不知情;第三是没有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发症 。此外,对于持续用药的依从性低下也是一大问题 。
得了糖尿病是不是一辈子就要打针吃药?答案是根据个体化情况而异 。李延兵教授指出,目前医学界认为,对于体型偏胖、多种风险因素较多、生活方式不好的新确诊糖尿病病人,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再加上早期合适的降糖药物选择,是可以“逆转”糖尿病的 。
“早期糖尿病的控制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实现显著减重,必要时服用降糖药物来达到病情的有效控制 。而对于严重高血糖像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的患者,则可以使用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逆转’糖尿病病情,简化后续用药方案,有利于血糖长期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一份业内报告显示,目前仅广东省就有6家机构入局糖尿病逆转市场 。2020年广东省糖尿病逆转服务市场总营业额约2亿元,平均客单价在4万元左右 。虽然目前只是个小众市场,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突破性意义 。预计2023年广东省糖尿病逆转服务市场有望突破10亿元 。不过,相对于院内治疗,糖尿病逆转属于院外消费型医疗,市场缺乏有足够专业度和权威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成为市场的一大瓶颈 。
李延兵教授提醒,“逆转”并不代表“治愈” 。“任何程度的高血糖幅度的下降,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恢复,我们就可以说逆转,也就是病情往回走了,减轻了 。”有些病人可逆转因素多,可以达到停药状态,也有病人停不了药,但可以减少药物种类或剂量 。“很多宣传说逆转治疗后胰岛素不用打,药也不用吃了,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一定要具有很多可逆因素,比如病程不长、肥胖、胰岛功能还未完全丧失等 。”李延兵教授透露,要防止“逆转”定义变成噱头,目前业内正在进行相关讨论,相关的专家共识也即将发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