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宫福清:“三位一体”强化医学人文执业能力

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将邀请医学院校知名管理者、学者分享他们的经验、思考与建议 。本次分享学者为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 。
医学|宫福清:“三位一体”强化医学人文执业能力
文章图片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宫福清
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改革应对卫生健康系统性转型、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医学人才的题中要义,其主要包括依法行医能力、伦理决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
【医学|宫福清:“三位一体”强化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围绕医学人文执业能力培养,当前医学教育应在教育理念、人文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渠道和教育评价等五个方面深化改革 。经由改革,重构“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精神培育和良好行为训练”三位一体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实践型医学人才 。
转变医学教育理念
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医学发展的起点和归宿 。“大健康、大卫生”“新医科”“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等新概念和新举措,对新时代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围绕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医学教育须重新对医学人文学科进行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合力 。
这一系列的变化,本身即昭示着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利于医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对人民健康产生更深的感知能力,使之从生命的感悟中正视生命观 。
加强优秀师资配置
优秀的师资配置是培养医学生人文执业能力、提升医学人文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保障 。
一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医学人文课程的重要作用,整合师资力量,开设涵盖医学人文全部核心的“必修-限选-选修”课程 。
另一方面,借鉴“课程思政”的做法,吸纳医学专业教师、医学教育管理者以及受过培训的患者,共同开展医学人文教育 。只有把学生前期基础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后期临床带教、示教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医学人文精神贯彻于临床实践的始终 。
同时,“主体间性”理论建构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面对新时代人类交互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加师生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强教师对学生本身的关注,让学生成为培育的目的,切实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 。
更新教育内容与形式
医学人文教育脱胎于“人文教育”,因此要引导学生重视人文经典的诵读:研习文学与艺术经典陶冶情操;研习历史与文明经典获得广博的视野;研习哲学与宗教增强逻辑思辨能力;研习经济与社会经典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与人文教育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犹如人文经典一样,越是积淀久远,越会散发出理性和感性交织的光芒 。
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内容的更新,首先要重读东西方人类文明传承中留下的经典内容 。同时,人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授经典的、前沿的医学人文理论;通过社会实践训练学生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把人文精神贯穿于医学活动的始终 。
当前,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PBL教学、慕课教学、叙事写作、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科室蹲点……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方法异彩纷呈 。但教育教学最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医学人文教育更要注重“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把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方式方法统一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