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没人愿意“溺爱”国产电影的创新( 二 )


7月17日下午五点电影的短评数量为311条,7月18日上午十点短评数量则为261条 。短评数量的“猫腻”,其实让很多人非常不解 。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只是一边坦然面对创新的风险,一边在评分上出现问题,这必然不是培育市场培育观众最好的方式 。
2、国产歌舞片,必须突破吗?不能类型“绑架” 。
电影|没人愿意“溺爱”国产电影的创新
文章图片

在《燃野》上映之前,实际上对歌舞片稍加了解的人都知道国产歌舞片需要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张一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为何要制作歌舞片 。
总的来说,张一白希望拍摄一部歌舞片 。一是自己的主因,认为每个导演都有一个武侠片或者歌舞片的梦想,而从MV到电影,张一白出于自身的原因希望拍摄一部歌舞片 。二是产业的外因,中国歌舞片非常少有,希望制作出一部歌舞片来培育市场,最终壮大这一类型 。
从初衷的角度来说,张一白的冒险和尝试是值得敬佩的 。尤其是在整个产业,类型发展愈发单一的当下,敢于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去探索类型创新,这的确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初衷可能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因为没有人会因为《燃野》是一部歌舞片就格外降低标准,也不会因为《燃野》这部歌舞片对中国歌舞片的发展充满期待 。
而且从中国歌舞片本身来说,究竟是否能突破也是一个很难看到结果的话题 。虽然好莱坞、印度的歌舞片都有相对成熟的发展案例,但是这种成功并不具备太多可以复制的基因 。
例如印度的歌舞片发展,是一段完全无法复制的历史 。印度歌舞片最开始的发展状态是歌舞仅仅是作为“中场表演”,因为印度电影最初的受众是务工的男性,而且普遍文化水平较低 。所以印度电影为了吸引观众,就在电影里穿插“歌舞中场休息” 。但后来发现,只有中场休息时才能吸引观众,所以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将歌舞穿插到了整个电影当中,以此来将观众“锁在”座位上 。
而随着宝莱坞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歌舞片才发展到如今这样一个有自己民族特色,歌舞和叙事相对平衡的状态 。
电影|没人愿意“溺爱”国产电影的创新
文章图片

但国内歌舞片,根本不可能匹配相同的产业环境,所以基本上没有产生出一部“现象级”作品的可能性 。所以,歌舞片想要获得市场认可,究竟是需要靠一部又一部失败作品源源不断的培育还是持续等待出现一部“现象级”作品来带动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很难明确的答案 。
3、核心问题是类型吗?歌舞片,最体现水准的不是歌舞 。
电影|没人愿意“溺爱”国产电影的创新
文章图片

在张一白看来,歌舞片最体现水准的是歌舞 。所以无论是音乐还是编舞,都花费了极大的力气 。但为了贴合电影中“普通人”的人设,只是将精于跳舞改成了不会跳舞,在跳舞的水平上下探到一个普通人的程度 。但这根本不是本质问题,歌舞片最体现水准的实际上依然是叙事 。
《爱乐之城》作为前两年最成功的歌舞片,成功的根本在于歌舞成为传递爱情“情绪”最适用的方式 。而且在一个本身“俗套”的爱情故事里,通过歌舞的形式反而为影片增添了一点新意 。同样,2000年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导演的《黑暗中的舞者》同样是一部歌舞片,这部影片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同时让冰岛音乐人比约克拿下了最佳女演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