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门口的公园,住着世上最煎熬的父母( 二 )




公园里的红色雕塑
有时候,这座小公园并不能给人带来安慰,反倒让人伤心 。南礼士路公园又叫「人口文化园」,建成于 1960 年,如果一定要分类的话,它可能是最早的「计划生育」主题公园 。张福忠帐篷旁边,有一座红色镂空雕塑,其中的形象是一对夫妇牵着一个孩子 。这倒应和了公园里的日常:年轻的父母带着稚嫩又活泼的孩子来这里散心,拍拍皮球,或者只是看看广场舞 。张福忠看不得这些,总是在临近熄灯时才从医院回到公园 。
自从女儿确诊病情之后,一直住在血液肿瘤中心三楼,妻子在病房里 24 小时陪护 。医院为了创造更清洁的环境,在一楼和二楼之间拉了一张铁丝网,除陪护外,家属不能入内 。张福忠仅仅见到过女儿几次,是她下楼做检测的时候,他跟着她走到检测室,又走回铁丝网 。后来,张福忠白天没事了,总在铁丝网附近的角落里蹲着 。
女儿对他说,想吃水果 。别的水果太贵,他包里常备一块多一斤的西红柿,女儿下来了就塞她手里 。他觉得女儿应该会开心,如果西红柿也算水果的话 。
作为一个只会种地的农民,张福忠只能本能地抓住一切救命稻草 。在医院里,他认识了一些公益筹款平台的人,他跟那些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人叫「哥哥」,叫「恩人」,只要他们能帮自己 。平台的人给他推荐了「一个做公益的」 。他摸出手机,给我看这个人的电话号码,备注是「张您好」 。那天晚上十一点,他随手拨打了「张您好」的电话,听筒里传出声音:「您好,您拨打的电话……」他坚持每天拨打几次「张您好」的电话,每次也只能听到「您好……」
他「逼着」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借钱,可姐姐也是农民;哥哥在滨州打工,自从他女儿生病后,大哥就失去联系 。回家之后,他总觉得人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那些平时和和气气的邻居,现在见到他都是躲着走,「怕借钱」 。他羡慕那些有「朋友圈」的人,转个筹款链接就有人帮助 。去年村里有人得癌症,他还帮人转过筹款链接,据说那人治病花了快一百万 。张福忠说 「他家行」,有个在县城当教师的哥哥,光是转筹款的朋友圈,就募集了七万多块钱 。
他的朋友圈呢?有的是农民、收树苗的人、在县里打零工的人,他转了两个月筹款链接,总共到手 7900 块钱 。「为什么要让穷人得这种病呢?」他再次哭起来 。
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门口的公园,住着世上最煎熬的父母
文章图片


发光的西二环,月亮藏在云后
在南礼士路公园,一些人总归等到了希望 。王海波在公园里住了大半个月,三岁的女儿「命算是保住了」 。他们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往海军总医院做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8 月底我第二次见到王海波时,他告诉我,女儿现在能支支吾吾地叫「爸爸」、「妈妈」,尽管有半边身子还使不上力气,但至少「会动了」 。
他和妻子每天在病床前陪护,帮着医生给女儿做复健 。他给她活动手脚,让她认图形,像是陪她重新长大一次 。更多时候,王海波坐在床边给女儿讲故事,照着故事书一个字一个念,都是她原来爱听的 。
病房里堆着很多水果、牛奶,王海波也没心情吃 。看起来他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头发蓬乱,胡子拉碴,走出病房就一支接一支抽烟 。我很难让他回忆什么,更多时候他只是沉默着抽烟,眼神对着虚空处闪烁 。女儿的治疗进展是唯一能让他多说几句的话题,尽管最后总是伴有一声叹息 。女儿主要是头部神经受伤,他担心她以后「变傻了」,或者不会动了 。他仔细观察着她微小的改变,谈起女儿重新学会叫「爸爸」「妈妈」,他谨慎地露出一丝笑容——毕竟希望才是最可贵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