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矛盾之间的连接|寻求矛盾之间的连接 2.16

充斥的矛盾题 近段时间阅读了了不起的自己,同时在空闲之余也在阅读曾国藩的一些生平事迹,但是从这两段不同的材料当中,自己却发现了许多对自己的矛盾冲击,例如在了不起的自己里说到如果当我们自己具备应该思维这一种消极性质模式的时候,就应该更多的放下自我,同时讲了这种应该思维,本质上和愿望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面对现实,但是从曾国藩的一些生平经历里,自己却看见在其遇到巨大的挫折和阻力的时候,正是因为遭受到了他人的屈辱,所以才能够屡屡的克服生活当中和具体的操办团练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各种困难,这样的困难,如果没有心中所憋屈的那股力,可能仅凭,一腔的报国热情,还达不到这样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选择与自己妥协的方式来接纳着自己放下必须要争取的那股气,还是应该一鼓作气去执拗的完成自己心中所想要达成的目标?
矛盾并非判断题,而是一道论述题 陷入刚才的那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本质上就已经陷入对错的二元之分,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适用情况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高手都能够在矛盾之中实现贯通,从而达到了非常高的个人成就。其实就曾国藩本人而言也是如此,他立志要做圣人,但是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直流傲气,得罪了不少人,兴办湘军中途筹钱时各路的官员都对他进行了阻碍,而又在皇帝的面前说了不少的坏话,最终自己回乡守孝并且从前的两年,在这两年之后复出之后,其实他的整体性格都大为改观,对人更加的客气同时也有了屈从或者说运用官场上面趋于为宜的一些方法。而这样的一些做法和他自己本来追求当圣人的一些标准可能还不太符合,但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大环境,他也必须在这样对立的矛盾当中将其贯通。
在了不起的自己书籍里边讲了一个观点,就是当我们的行为和自己所说的话不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一个认知不协调的状态,自己就会陷入一个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不断的去探寻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或者自己到底怎么?应该去做怎么样的一个自己。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可能很多情况下,我们难以做到相互协调统一。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也可以将问题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解决,
一是从内心的舒适上面来看,我们就要运用了不起的自己里边的积极的方法论,让自己拥有更正向的积极的一个心理状态,在应对事情的时候有更积极的行动去应对和处理,而所有内心的出发点应该带着善良和善念。内心光明是我们行事一切的出发点,也能够让我们的各种行动经得起历史和考验。
二是只要我们内心是光明的,在做具体的事情上,那么就更多的要讲求理性的方法,在符合战略的大方向上,战术略失偏颇也无可厚非。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我们就应该多学一学曾国藩,经世致用的李雪,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变通的处理一些实际的问题。
三是如何攻击。动机至善并不意味着软弱好欺负。当面对外部的攻击之时,首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能够协调沟通的宜先行协调,如若故意诋毁为之,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雨衣反击。
【寻求矛盾之间的连接|寻求矛盾之间的连接 2.16】四是应对挫折。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觉得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可以获得很多的启示。当中风云人物有几个不是经历挫折苦其心志而成的呢,而且在挫折和困苦的面前将会激励出人们强大的潜能来予以应对,所以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认清它既是风险同时也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机会,至少可以让自己更加清晰的看清自己,同时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在在这个世界面前,自己是何其的渺小。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渺小,我们要对自己有所接纳,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但是平复好内心之后,这样的挫折也其实能够为我所用,这时候有一些心中的抱负,或者有一些应该思维道也无妨,他可能会成为我们城市的重要动力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