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拖延症的二三事

【关于拖延症的二三事】拖延症,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拖拉、延长的一种症状,被称为拖延症。遇上这种症状,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还会引发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我认为以下三点是拖延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001本身的习惯
“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我在中学时代看到这句话,我当时非常怀疑。现在我深信不疑。拖延症发生在90后身上更普遍,比起70后。原因在于自身的习惯。70后从孩提时代开始,就面临的生活压力。比如:农村孩子在课余时间需要帮家里干农活,这就要求他们干活必须快速,压根就没有拖延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哪怕之后有大量空闲的时间,他们还是会习惯快速完成。
而90后的生活方式与70后就不一样。90后父母的生活压力开始减小,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90后们省下了帮父母干活的时间,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往往也就给拖延提供了机会。也就不具备70后的良好习惯。
002事情的紧迫度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效率会快速提高。我想大部分人都有类似体验。比如,闹钟坏了,导致起晚了。平时20分钟才能出门,那天5分钟就出门。
003惰性
每个人都有惰性,区别在于有些人控制惰性,有些人被惰性控制。被惰性控制基本也就被拖延症控制。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想太多做太少。想太多会使人的潜意识不自觉地增加事情本身的难度,这也就增加了当事人拖延的机率,也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法:
001通过训练,逼迫自己养成良好习惯。比如:设定闹钟,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列明清单,每完成一项打勾,获得成就感,增加动力。
002做事之前,限定期限,形成一个紧迫感。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前100名报名者(某年某月某日前报名者),可多得奖品等。这样的广告比只要报名都有奖品的广告更吸引眼球。看到这样广告的消费者,会感到紧迫感。即使他知道这是商家的营销模式,却也避免不了被吸引。这就是逼迫消费者快速做决定。我们可以利用客观因素,形成紧迫感。
003遇到问题,先行动。很多事情,行动了才知道是否行得通。不去行动,思考再多也无济于事。逼迫自己行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