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刘反曹】1

《三国演义》是一部由合到分再到合的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时间跨度之长、携带浓厚历史感、堪称史诗级作品的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时间上以汉灵帝建宁元年(168)的黄巾起义为始,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统一全国为止。
线索上以魏蜀吴三大政治集团为主,其中又以魏蜀两国矛盾纷争为主干,在写两国纷争时尤以蜀汉的故事为重点,在写蜀汉时又以诸葛亮为中心。如此层层递进,串联起整个故事。
因果上,以十常侍之专政而起,据《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所说,“因东汉王朝朝纲紊乱,才让十常侍之类的宦官横行霸道,这才激起了黄巾起义,才有了英雄聚义,有了诸侯的兵备,有了诸侯讨董卓,也就有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纵观整本小说,反映了许多主题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拥刘反曹”思想。为何拥刘?为何反曹?
原因很多,分析如下:拥刘原因之一:因为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其实历经十八世,追究下来血缘关系已经很淡了,但只要汉室不倒,终归是正统的皇室血脉。时人虽多有疑刘备血统者,但正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时答道:“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不论如何,刘备的身份是得到了皇帝认可的。古人大多讲究名正言顺,有了这层关系后,人们跟随刘备起义并全力拥护他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拥刘原因之二:因为刘备是一个宽仁待民、以义待士的贤德明君。正如《孟子·离娄上》所言:“的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适逢乱世,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正急需一位能够厚待百姓、扫除污浊,还政清明的仁主。而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以人为本”做为毕生政治愿望的刘备恰巧在这时应运而生,成为了光明理想和正义力量的化身,民心所向,焉有不拥之理?
【【拥刘反曹】1】反观曹操民心向背的原因正巧与刘备相对,其一是因为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理该世为汉臣,而今却心怀篡弑,常挟天子以令诸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行此大逆不道的行径一方面会引起君臣观念根深蒂固的人对其口诛笔伐;另一方面也会让大权在握的各路诸侯怒火难平,群起攻之。其二是因为曹操行事阴险狡诈,凶残狠毒,嫉妒贤才,不如刘备得民心,因而时人多拥刘而反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