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不易

看美劇《Lie to me》,我覺得男主角太神,可以從細微表情看出人的心思,說話真假,是否犯案;看翻版的《讀心神探》更神奇了,因為男主角基本沒有利用科學數據、電腦分析之類的,就可以從微表情得出結論。前者至少還基於各種各樣的人類表情數據整理,分析;後者則神化了心理醫生(我不知道用心理醫生這個詞是否合適,還是應該用微表情專家?),隨便什麼,反正就讓這一類人站在了神壇上,而之所以我們覺得不可思議是因為人太複雜,自己都未必懂自己,微表情展現出的潛意識想法也許自己還未曾發覺。
我想起看《三體》時的片段,地球因為三體星球微小粒子的入侵而變得透明,沒有秘密可言,人類的一切計畫三體星人瞭若指掌。於是人類發起了一個看似無厘頭又似乎很嚴謹的「面壁計畫」,推選出了幾個人作為人類的決策者,其中不乏軍事家,領袖,科學家??他們的決策不需說出口,只需要自己心裡想著計畫,然後全球配合執行即可。目的在於讓三體人搞不清人類的計畫和想法,但即便這樣,三體人派遣的人類「破壁者」還是從面壁者的部署中看出端倪,唯一不被看穿的羅輯一開始壓根沒打算認真完成這項使命,所以他的行為才最具迷惑性。但因為如此,他也不被人類信任。在最後最懂他的依舊是曾讓他一見傾心、心有靈犀的女子,他倆單憑眼神就完成溝通和理解。這是天造的默契。再回顧這一細節,突然覺得「三體2」壓根在寫人心而不是宇宙毀滅,一切由人的私心而起,又因人的默契與理解而平息。
【讀心不易】人類的文明發展至今,經過漫長的進化,我們早已不似當年:烽火傳信、擊鼓為約、手舞足蹈??我們有了不同的語言,有了流傳千萬代的文字,我們的溝通應該更簡單,人與人之間應更好理解才對,可似乎這些東西越來越多,我們能偽裝的也越多,有可能言不由裝,詞不達意。我又想起《毛詩序》裡的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表達的方式太多,只是我們未必願意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