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和书与笔在一起

我从小就和书与笔在一起。

父亲平日里为了生计而忙,只有吃饭才和我们在一起。为了逗我们开心,他就像一个故事机一样,每顿都有故事讲给我们听。
一个地主和穷人互请。在地主家吃饭时,地主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故意让人拿四个元宝支桌子腿;而到了穷人家请客时,穷人家的饭刚开席,穷人家的主人便说:屋里太热,让家里的四个孩子把桌子抬到院子里。穷人家虽然没有钱,但是拥有很多活宝。讲完就会看着我们笑。
我们便是父亲的活宝。
我们从不好奇父亲的故事从哪里来,因为每次他开始讲第一句话就是:“书上说的”。
等我们刚长到桌子高,便开始识字丁,一个个正楷的字写个白色正方形的硬卡片上,字是父亲一个一个写的。刚开始,卡片上还有墨香,认得遍数多了,墨的味道也便消失了。
能拿稳笔了,就开始一个一个临写。
长到能自己看书了,带着父母给的一块钱,去街边的连环画书摊,每个小朋友一个小板凳,埋头看一个下午。
长到调皮的年纪,家里的墙上,角落里,满是我们的作品。
还记得老家卧室挨着一张床的墙面上,是我用拼音写下的:“自己动手,啥子都有。”让父母一直记到现在。
相信你也和我一样,在有意无意中用文字记录下人生走过的痕迹。他们就藏在每次涂鸦,每个笔记本里。
真正长大了,写作就开始帮助我驱赶焦虑。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或看完一场电影,满脑子的想法和感受。当有支笔,或者干脆是手机上的记事本,一股脑写下来。当放下笔,长舒一口气,心情也会轻松起来。
娜塔莉.戈德堡的一本书,有个吸引人的名字《写作禅》,里面最主要的观点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安、焦虑是因为我们丢掉了自己,丧失了跟一个更内在自我的连接。“写作禅”,就是一种毫无挑剔,全然接受,“我手写我心”的状态。这种写作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意图的去表达什么,而是将心里此刻的感受,巨细无遗的展现出来。这便是修禅常描述的“观照内心,获得宁静”的过程。
当你焦虑,请握起笔,坦诚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看见自己内心真正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唯一区别是责任具体内容不同。商人负责繁荣经济,科学家负责探索未知,而每个握着笔的人,要对写下的每个字负责,对留下的思想负责。
多萝西娅.布兰德在《成为作家》一书中写道:每一本被广泛阅读的书籍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它哗众取宠、劣等、低俗,则我们的生命在阅读中会因为它所设定的低俗标准而变得贫瘠;如果它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思想表达诚实,写作态度诚恳,则我们都会因为它而彰显生命的高贵。
历代的文人学者,都在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写作形式和载体,传承文化和真理。我有幸读到、抄写,感悟,抑或用自己的话翻译,都让我高兴。我了解这种责任,也必会慎重的对待写下的每个字。
我从小就和书与笔在一起,余生也将如此。
那呀
【我从小就和书与笔在一起】2018年7月17日郑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