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看个剧,凭什么非要大团圆?( 三 )


而BE剧作为“少数派”,每次出现几乎都能引发热议,还因此出现了“BE美学”的叫法 。
《东宫》的结局里女主小枫自刎而死;《周生如故》里,男主周生辰遭剔骨之刑惨死,女主时宜从城墙上一跃而下;台剧《一把青》更是贡献了一出绝美的爱情悲剧……在遍地HE的剧集市场,“BE美学”也成为了几乎百试百灵的剧集营销点 。
比较特殊的例子是2016年播出的《遇见王沥川》,在豆瓣和知乎都有众多网友就“王沥川最后到底死没死”的问题发起讨论,列出包括时间线、剧情bug等诸多证据来佐证 。
导演陈铭章发微博表示,“台版结局是Happy Ending,到签售会就结束了,应该看得会欣慰一点,但艺术性就差多了 。”证实《遇见王沥川》存在HE和BE两个版本的结局,其中HE是为了满足受众需求,而BE则是为了追求戏剧的艺术效果 。
从这个角度看,在剧集领域,创作BE显然比HE的难度更高,逻辑是第一位,虐恋可以,分手也没问题,但一定要合乎逻辑,稍不留神就会被冠上“为虐而虐”的罪名 。此外,如何把握“虐”的度也很重要,少一分则不够劲儿,多一分又会消解情感的浓度 。真正余韵悠长的BE结局,应当是“于毁灭中圆满,于消逝中永恒” 。
HE和BE真的能代表所有结局吗?把一部剧的大结局简单地概括为HE和BE,虽然有助于更快速地传达本意,但这种看似二元对立的标签,在大部分时候都不能百试百灵 。
网络用语本身的圈层化属性是第一重困境,在各个平台搜索相关内容,都会有网友无助发问:“HE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
投稿|看个剧,凭什么非要大团圆?
文章图片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统一的标签所造成的、对于复杂内涵的消解 。
毕竟,在知道世界上还有“BE美学”这种东西的时候,我们记忆里已经留存了不少经典的悲剧结局的影视剧作品了 。《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小龙女最后变成泉眼,猪八戒则孤独终老;《仙剑奇侠传1》赵灵儿死在李逍遥怀中,《仙剑奇侠传3》中轮回了三生三世的徐长卿和紫萱假饮忘情水,在思念和遗憾中度过余生 。
金庸曾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八个字形容《天龙八部》的结局,在《金粉世家》最后一集,金燕西和冷清秋坐上两列相反的火车,原著作者张恨水用“不道水空消息断,只从鸦背看斜阳”为这对劳燕分飞的夫妻写下了注脚……如果只用“BE”的标签来给这些剧盖章和总结,未免显得不够分量 。
另外,不同于以数值为基础的游戏结局,观众对于剧集的解读通常是较为主观的,每个人对于HE和BE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 。比如在影视作品里较为常见的“殉情”桥段,就有很多人讨论其究竟属于HE还是BE,有些网友将这类结局称为“客观BE,主观HE”——比起独留一人来说,同生共死都属于HE 。
谍战剧《红色》的结局同样是“客观HE”,徐天和田丹共赴延安,但仍然有人持反对意见 。在《红色》的豆瓣页面,就有网友发帖称,“据说结局是HE,天灾人祸一齐爆发,哪里谈得上是什么HE呢?”
官方给出的HE结局,大部分时候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力”,比如被称为热搜剧的《三十而已》、年初刚收官的《完美关系》都被部分观众指责为“强行HE” 。虽然大部分观众都抱有对HE的期待,但剧集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像是在剧情逻辑内给出合情合理的结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