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读书感想及《战争风云》读后记


2月读书感想及《战争风云》读后记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年参加这个读书活动,感觉还是有收获的,至少逼着自己写了12篇胡话。年底收获证书一张,一膨胀就接着报了今年的活动。哪知道才到了第二个月,已经开始头疼了。不是不想写,还是不知道怎么写,一月份是一本商业策略方面的书,纯笔记照样记就行了。二月份是小说,看的时候有很多想法,一合上书,就不知道怎么下笔了,感觉写了一年没什么提高。

挣扎犹豫半天,还是写下了这篇笔记。因为前两天看的一篇文章,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好批判了一下。以前我对这句话是深以为然的,一个人对一件事如果不感兴趣,怎么可能学好呢?但看了作者举的实例,想想自己和同学同事,确实和作者说得很像。很多学生喜欢吉他,也学了几天,但因为没有考试考级的压力,学到能表演水平的少之又少,多是弹两天放下,过一阵再弹两天,慢慢就放弃了。参加读书活动,就是给自己一点压力,再坚持一次,多一次也是收获,写完这篇笔记看还能坚持多久。也如同参加马拉松一样,3月3日参加火炬半马,由于春节吃得多、运动少,加上比赛开始大家跑得快,到了5公里折返时就气喘吁吁了,真想放弃前100,但想想坚持一个多小时,早跑完早休息,慢点也是跑,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吧。最后跑了97名(枪声成绩99),还是很开心的,也鼓励我把这个月的笔记写下去。
借这本《战争风云》的时候随手翻了一下,感觉和去年读的巨人三部曲(去年4月读的第二部《世界的凛冬》)有点相似,就上下篇2本,春节期间应该有空可以读完,就借下了。谁知回来一看这两本书居然有100万字,心里着急怕来不及读完写笔记。但一读之后觉得书写得非常精彩,虽然是本战争小说,但对人物、感情、细节的描写都非常细腻,有点拿起就放不下的感觉。作者赫尔曼·沃克,是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191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母为俄裔犹太移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与哲学专业。珍珠港事件后,参加美国海军,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南太平洋的战事。退役后专事创作,1952年凭借《凯恩舰哗变》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我认为作者的出身、教育和参战经历,直接影响了作者的思想,用一连串看上去非常真实的故事,用写出了对战争深刻的思考。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故事讲述了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本书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模最大的作品。(我认为这个评价有点夸大,可能是因为评论者站在欧洲立场,对东方战场的事件和意义有一些偏见。)其中涉及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涉及真实的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都是有据可查的,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人公维克多亨利二战前是一名美国海军中校,在海上度过了大半生,有海军专业技术,精通炮术。战前由于指出海军舰艇上的缺陷,得罪了上司,被调到德国使馆做海军武官。因为他在德国期间准确地预测到德国将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得以进入罗斯福的视线。在整个二战过程中,他深得总统信任,多次出现在几乎所有战场,众多外交场合,这个人物于是串起了所有重要事件。他的机智、勇敢为美国屡立战功。这个人物是美国职业军人的一个代表,他一直知道作为一名海军军官的追求就是指挥一艘大型舰艇。用书中外交官斯特鲁的话说:他们父子二人都有一种善于采取实际行动的本能,行动时还能保持头脑冷静。维克多(即主人公)能应付更复杂微妙的局势,这需要敏捷、大胆和策略。应付像斯大林一样的人物是很不容易的。斯大林有一股灵气,像一块镭锭一样,有巨大的能量,看不见,但是有毒。维克多应付过来了。善于行动的人比善于思索的人来得强有力并且可靠。书中人物众多,比如英勇帅气的大儿子华伦、任性聪明的二儿子拜伦、灵巧的小女儿梅德林亨利,命运多舛的犹太人杰斯特罗家族,小说中还有多个人物,通过他们,作者对战争中各个阶层、地域的情况进行了描述。略感遗憾的是小说中行为不端的人物多少没有好的下场,有点宿命论观点。作者沃克在这部书里还杜撰了一部纳粹将领的回忆录《失去了的世界帝国》,从德国军人的视角讲述了二战的历史。虽然在每段文字后面,沃克都用一段文字进行了反驳。可奇怪的是,这个视角的故事,却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如“世界历史上从没有道义可言。只有依靠暴力和死亡来造成潮流的演变。胜利者写下历史,宣布判决,把失败者绞死或者枪决。实际上,历史是根据旧政治结构的腐朽衰亡和新政治结构的兴起而发生的一连串连绵不断的霸权的变换。战争是那些变换的高热度转折点。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战争永远会发生,而唯一的战争罪行就是战败。这就是现实,其他的都是感情用事的胡说。”这个观点当然是极其错误的,但我们在看待历史时,必须时刻牢记“历史是胜利者写下的”,必须从批判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书中也可隐隐看出,二战是老牌帝国主义对土地、资源的掠夺与分赃。
【2月读书感想及《战争风云》读后记】《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两部小说都已经在20世纪80年代被拍成电影,有机会一定要把《战争与回忆》借来一读。也建议爱好历史小说的同学读读这套书,绝对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二战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