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的真伪命题:何时才能告别“千城一面”?( 三 )


首先,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是在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国内经济发展的理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拥抱数字经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都被纳入基础设施的范畴 。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动力上看,信息化和城镇化是重要的推动力,这‘两化’的交汇点,就是智慧城市 。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中国可以看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落实数字经济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
其次,人口规模的不同,也决定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优先考虑目标的不同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化率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城市出现 。这样的高速变化,给城市的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
因此,中国的智慧城市更注重效率 。中国的智慧安防产业蓬勃发展,能够让公安干警迅速掌握案情;智慧交通的目的是减少拥堵、提升出行效率;让市民能够“刷脸办事”,“最多只跑一次”……这些都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视效率的表现 。
可以发现,城市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没有模板可言 。一线城市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二三线城市,国外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内 。
三、智慧城市不再“纸上谈兵”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个过程中取得诸多成效、突破 。诸如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建设智慧交通,已逐步实现了对道路信息、车辆信息和乘客信息进行接入,并通过这些数据组建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对交通运行的调度管理,从而缓解城市拥堵,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
但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要走出一天符合当地特色的智慧城市之路 。
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的真伪命题:何时才能告别“千城一面”?
文章图片

比如,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换了一代又代,城市拥堵改善有限而居民通勤压力愈大 。
网上挂号很方便,但想要挂的号一般挂不到,到医院看病依然是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普及以健康为导向的卫健服务仍然任重道远 。
政务服务虽然广泛实现在线办理、一窗办理、一次办理,但各单位内部办理作业流程与信息衔接仍然割裂与低效,各部门拍脑袋管理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仍然存在 。
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城市,但在突然到来的疫情之下,除了用于上报疫情与开视频会议,基本上不知有什么用,不知用什么预案,不知怎么估算与组织资源,不知如何去指挥与调度,导致所发挥作用十分有限 。
这些问题将智慧城市“纸上谈兵”的问题逐渐扩大,同时也引出了当下智慧城市面临的一些痛点问题:
一是重视概念炒作,轻视理念更新 。尽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会各界关注,但其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陈旧、内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
二是重视硬件投入,轻视应用开发 。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存储和云计算中心 。对如何有步骤地推进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
三是重视数据采集,轻视平台建设 。城市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举步维艰 。
四是重视技术研发,轻视人文内涵 。智慧城市离不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在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