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尊

用贬低别人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专业”,是一种自恋脆弱的表现,自恋脆弱,也就是心理学上通常说的“低自尊”、“自卑”。
Melanie Fennell在《战胜低自尊》一书中,将自尊定义为:“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我们赋予自己的价值”。

低自尊的人,往往会通过两种方法来维持自尊感:

将全能感的自恋投射给一个理想化的外在客体(通常是权威),然后通过与外在客体建立关系,将被理想化的客体内化进来,使个体感到良好的自恋满足。

将糟糕的一部分自体投射给他人,通过贬低外在客体,获得一种优越感的提升,维持良好的自恋满足。



低自尊者,对自己的价值其实是持消极的看法的,但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不同方式驱动自己,向别人和自己“内在那个不太自信的小孩”证明自己。


虚张声势的“高自我”表象下,潜伏的其实是深刻的自我嫌恶,和不断对渴望认可做出的努力——用外部的赞誉来支撑自己,用贬低别人来建立自己。
所以,当备受质疑时,那个需要极度维护的夸大又脆弱的“自我”无法维护时,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被激活了。

【低自尊】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消极的早期经历让人形成了消极的核心信念,所以,他们更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喜欢,一旦遭遇到质疑,就会产生对自我的否定感。
他们受不起批评,也担不住认可。一句礼节性的夸奖让他记了很多年,别人的称赞让他湿了眼眶,他说自己“不太能受到表扬,因为很少受到表扬。”

其实,他很少获得最想要的认可。

所以,他用自恋、强势、攻击、据理力争来保护自己,费力的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内里却自卑、敏感、细腻,玻璃心。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认为自尊包含三方面:自爱、自我观和自信。

自爱:自爱是自尊的基础。我们是值得被爱和被尊重的。
自我观:自我观是我们看待自己的目光,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待是积极的,它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
自信:自信是自尊的第三大支柱。
所有的关系形式和外在表现,都是个体内部心理对外投射的产物。喜欢还是讨厌,其实与客体无关。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心理咨询也好,治愈自我也罢,最终都会落到“自我接纳”上。
那些不可接纳的心理的创伤和阴影,往往会无意识投射于他人身上,于是,我们有时候会发现:
一些不能认可的东西异常刺眼的存在于他人身上,这些存在让自己很不舒服。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当我们真正的接纳自己,对外就会体现为宽容他人。
那样,事情就不再是“ 我用刺痛你来防御我难以承受的痛”,而是大家都会舒服一点,自己也不再执着、受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