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二 )






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章插图

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光学元器件与镜头模组的小型化,超薄机身也可以获得以往“大块头”高性能镜头模组相媲美的成像质量。首先搭载“计算光学(XD Optics)”方案的华为P50系列就是一个最好例证,在刷新移动影像新标杆同时,以P50 Pro为例,其机身厚度仅8.5毫米,重量为195克,依旧保持了相当不错的手感。
可以“拍口红色号”的原色引擎
手机影像能够媲美单反吗?这在知乎上曾经是一个长期热点话题。
伴随手机影像技术能力近年来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不再怀疑这一判断。与单反相机相比,智能手机天生受制于超薄机身与狭小的内部空间,但也逼迫智能手机衍生出了另外一条创新道路:计算影像,并由此为大众用户提供了“抬手即拍”的高便捷、高成像率体验。CIPA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用户与外界的判断:全球相机2018-2020年销量下滑幅度分别为22.2%、21.7%和42%,几乎呈现“断崖式”下降。
华为是首个提出“计算摄影”的中国手机品牌,其聚合在算法、调教、芯片、AI等领域众多领先技术的“XD Fusion图像引擎”首发搭载在P40系列,并一举奠定了在全球智能手机领域“计算影像”创新的标杆地位。
但用户对手机影像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在解决“拍得清”的问题之后,整个手机产业都在思考一个共同问题:“如何让用户拍得好?”




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章插图

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如何让手机影像达到“近似人眼”的视觉成像效果。华为P50系列此次搭载了全新进化的XD Fusion Pro,在数字成像的“人眼仿生”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与人眼的生物视觉成像逻辑不同,光学传感器+电子设备的成像逻辑更像是“单程思维”—— 无法根据不同场景中的光线进行准确的自适应白平衡,只能先把光传感过程中的白色还原为纯粹的白色,这显然并不精准。我们知道,即使同一张白纸,在日出、阴雨、白炽灯下,其色彩并不是标准的纯白色,带来的结果就是色彩失真,这也是如今不同手机品牌、甚至是同一手机品牌在拍摄同一时间的相同场景物体时,色彩表现呈现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单反也同样如此,很多专业摄影师在拍摄之前,都习惯用先对准一张A4白纸拍两下,这实际就是一个手动白平衡作的过程。
“近似人眼”的拍摄效果实现中,从技术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个“陷阱”:每个人眼睛的色彩感知能力实际上并不相同,大多人眼睛中的色觉细胞只有三种,但也有人是四种,导致对光波的检测与感知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晶状体也不一样,并且伴随不同年纪阶段晶状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颜色感知是一个非常主观的结果,并非是真实世界中的绝对光学数值定义。




图像|490天之后,华为P50系列再次登上移动影像新巅峰
文章插图

华为P50系列此次做了一个重要影像革新:在硬件上搭载了新一代环境光谱信息采集传感器,无限接近自然界的光谱,相比P40 Pro环境光谱分辨力提升50%,平均色相准确度提升20%。因此色彩和分辨率提升更精准;软件上则采用了华为独家自研“电子视网膜”色彩架构及人眼级视觉色貌映射,结合高精度色彩光谱信息进行标准色空间转换,传感器能像人眼一样去感应光的颜色,实现自然色彩真实还原。
围绕这一方向,华为还做了另外两件事情:一是用约2000种颜色的色卡,取代传统相机调教使用的24色的标准色卡,更加精细地覆盖了P3广色域的大部分面积,也覆盖了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拍摄场景;二是相比先做白平衡再做色彩校正的传统相机做法,直接把传感器RAW的图像通过模拟人眼的色适应过程并增强色彩,从而减少色彩信息的丢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