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必须绕过的4个坑!|大学生必须绕过的4个坑! 毕业两年年薪30万的学姐想对你说

我总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毕业后短短两年时间,就从一个职场小白快速地蜕变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设计总监。我说幸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自己的谦虚,我自己内心其实很清楚,我能这么快速地走到今天,是自己厚积薄发的结果。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的4个感悟,希望大家听完后有所收获,都能像我一样快速成长。
1.在不了解前,先别急着说不感兴趣。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就多体验多试错。
我从5岁就开始学画画,但是我这个人又特别地好动,所以我觉得画画这个东西和我一点儿也不相配,从小我就不喜欢。
我们内蒙流行这么一句话,“抽最硬的烟,喝最烈的酒,追最野的妹子”。我呐,就是那个最野的妹子,一个典型的内蒙姑娘。我觉得我是属于草原的,但是却把我圈在画室,简直就是开玩笑,我学画绝对是被逼的。但是初四开学的时候,我妈为了能让我考个好高中不让我学画画了,我以为自己会很开心,这么多年终于把这个重担甩掉了,可是回到小屋里眼泪却刷刷地往下掉,最后蹲在阳台上嚎啕大哭。我突然觉得我是喜欢画画的。也许开始是逼迫,但逼迫后来变成了习惯,习惯慢慢的又变成了热爱。所以我想说的是:在不了解之前,先别急着说不感兴趣。在没有真正地尝试之前过早地否定,也许会与你擅长的东西擦肩而过。我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这个阶段,它让我发现了我的兴趣是什么,明确了我以后的发展方向。
很多同学会问我,那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怎么办,我的建议就是去多体验多试错,就算最后没发现自己的兴趣,也能排除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
我有个朋友大学学的纺织工程,他对自己的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毕业后也不打算从事本专业。但是他性格开朗,情商也不错但是没有说特别高,他觉得自己特别适合销售行业,于是去链家卖了一年房子。经过这一年的卖房经历,他突然发现自己脸皮薄,根本不适合干销售。他说自己喜欢良性的沟通而不是这种厚脸皮的硬推销,也不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力。辞职后,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因为他学习成绩很好,我就推荐他去学互联网编程,刚开始他特别抗拒,认为自己不会喜欢。他觉得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整天坐在那里敲代码,而是喜欢灵活度高的工作。于是又兜兜转转尝试了几份工作后,发现还是不合适,最后没办法了,他只能听从我的建议去学了云计算。工作一年后,他找我聊天说:从事了这个行业,他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挺喜欢编程,这一年成长特别快,专业技能迅速提升,再加上自己性格开朗情商也高,比一般闷闷的程序员更会说话办事儿,所以领导更加的器重他,工作一年就给他提岗了。
因此,没兴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的兴趣就放弃了,应该像我的同学这样去多体验多试错。
2.把你感兴趣的事做到最好,这样你才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最极致、最厉害
我有一个采访人员朋友,她采访过很多行业里特别厉害的人。
有一次和我聊天她说,做采访人员这么多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每个领域能做到顶尖的那些人,他们一定是以兴趣为职业的。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因为以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看以兴趣为职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我比较幸运在初中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以高中的时候毅然决定考和画画相关的设计专业。所以大学四年别人在玩儿的时候,我玩儿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三实习工作中我不会计较今天给我的活儿有多多,今天有多忙,加班有多晚,我介意的就是这个设计图我有没有做好,能不能让领导满意甚至是眼前一亮。我更愿意比一般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所以我们老板在我离实习期还没结束的时候就破格给我发正式工资而不是实习工资。基于此兴趣,我不仅仅只是去干好手头上的工作,我也更愿意去尝试与它相关的所有内容,只是为了能让我的设计更好。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一个新的产品。把我手头设计工作完成的同时,我几乎天天晚上加班,从产品形态、交互体验、设计几个方面做另一套优化方案。连轴转了一个半月,终于把这个方案做到我自己满意的那一天。最后,我拿着自己的方案给我们领导看,从他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出来,我在他心中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员工小张了,而是一个靠得住可以信赖的人,我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
这其实就是我想说的以兴趣为前提的职业,你才能做到极致,做到做好。
【大学生必须绕过的4个坑!|大学生必须绕过的4个坑! 毕业两年年薪30万的学姐想对你说】很多快高考或者是快毕业的学生总喜欢问我一个问题,现在哪个行业比较热门、毕业以后发展比较好、挣钱比较多?
其实这有个逻辑的问题,当面对你要干一辈子的工作,你不是扪心自问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而是去追逐所谓的热点,高工资,你自己都不喜欢不擅长怎么可能干好拿高工资?你思考的逻辑顺序是不是错了?
因为你今天追逐的热门行业,很可能几年后就变成了夕阳产业。
就像十年前传统媒体行业真的是大学生最向往的行业,采访人员编辑听起来多高大上啊,但现在不可避免地示威了。

因为我们中国发展得太快,我们很难精准判断哪一个行业马上会崛起。十年前,谁会想到淘宝会成长为这么屌的阿里集团?五年前,谁会想到微信会成为最普及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最牛的大神,也很难准确预判下一个新兴行业。所以,与其脑门一热去追逐所谓的热点,不如选定你感兴趣的领域,苦练内功。
3.别每天嘚吧嘚的瞎聊”,你找工作最该问的是你所能够得着的最牛逼的人,但要有自己的判断。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大学生,好多学生都会私信问我一个问题:找工作的时候要不要听父母的意见?
每次大学生问我这个问题都让我特别不理解,我就纳闷:你已经是大学生了,为什么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还要打电话回去征求一下远在外地从来没出过省的父母的意见呐?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剧变,父母在观念上已经脱离了社会,脱离了时代。他们给出的意见只适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他们看来,只有公务员、老师、银行这种职业才是正经职业,其他职业都是瞎扯。什么IT、游戏、新媒体等朝阳产业,父母统统看不懂。
就像我高考的时候,我成绩不错,在班里也是前几名的学生(我是普通文化课班,不是艺术班),爸妈就建议我去上师范类院校,以后毕业当个老师安安稳稳特别好,但是我知道自己喜欢画画,所以我坚持自己的想法报考了与画画相关的设计专业。他们觉得画画就是培养我个爱好,没想让我把爱好当职业,画画能挣啥钱,当时他们也是特别不理解。但今天再去问我父母,她们就觉得我当年的决定特别正确。
所以我想告诉同学们:父母的意见很重要,但是当他们开始给你讲你应该找什么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避开了。因为他们的意见是面向过去的,我们的工作却需要面向未来。
那问题来了,我们应该问谁呐?问你所能够得着的最牛逼的人,但要有自己的判断”。
《奇葩说》有一期的舞台上来了一个清华的博士生。他说自己喜欢表达,本科学了法律;因为朋友说“学法律的应该了解一下真实的资本市场”,所以硕士学了金融。再后来参加主持人比赛,想尝试自己在这方面的可能性,于是又念了新闻学博士。
他最后问三位评委,我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而他的这个问题,让高晓松怒了。
一个读到博士的人竟然要问别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找什么工作,这就好像是一个姑娘说,我身材又好、长得又漂亮、皮肤又白、家里又有钱,你觉得我应该嫁给谁?
其实我想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赌下自己人生好几年,没有自己的判断,真的很危险!”所以我强调的是你找工作最该问的,是你所能够得着的最牛逼的人,但要有自己的判断,牛逼的人建议固然厉害,但是我们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更好的方向。
4.人生任何阶段都要学习,别想偷懒,你现在偷懒的时光就是以后打你的耳光。
第一天魏老师的分享提到了韩寒,我们今天继续来挖一挖韩寒,前段时间韩寒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被大家疯转,他在微博中这样说: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其实这件事儿之后,很多人在韩寒微博下留言,宣称要脱粉说韩寒你变了,失掉了初心,变成了过去你自己最讨厌的模样。甚至有人在韩寒的贴吧里,一把火烧掉了韩寒的书,高呼:“韩寒已死!
其实我觉得说这些话的绝对是一些活在自己世界无法自拔的无知青少年。
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不是我们现在活错了,而是我们曾经讨厌错了,人要学会适应改变。
实际上,我们终究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就像韩寒,他慢慢学会营销、学会适应市场、学会说好听话。而我们也变得功利,会看人脸色了,会为了赚钱放弃一部分的梦想。很可怕吗?我倒不这么认为。
钱钟书说过:“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有头脑。”这种变化,与其说是忘掉初心,不如说是一种成熟和成长。
小时候想要“诗和远方”,长大后才知道,只有功利和苟且才买得起门票。
小时候心直口快,长大后才知道,口无遮拦的人很讨厌。
小时候觉得梦想是清醒的、钱是铜臭的,长大后才知道,要撑起自己的生活,没有钱不行。
否定这样的变化,未免有些残忍。对我而言我很开心韩寒站出来。我最大的看法:“以前我喜欢以前的韩寒,现在我也喜欢现在的韩寒”。我很高兴看到他的成熟与成长。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生开挂加速跑的95后,不知道我说的这个人会不会刺痛到大家的玻璃心。反正这个小伙子的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深深地刺痛我。
94年的知名剧评人萌C,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他,“What”公众号的创始人,英语流利说的内容运营总监,他手下管理着30人的团队,经营着拥有4200万用户的业务线。大家是不是感觉他能在这个年龄阶段,就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够牛够厉害了。但是吓人的还在后面,虽然他已经超出同龄人很多倍,但是他还是每天8:00起床看书,10:00去公司上班,24:00离开公司,每天深夜12点才离开公司,没有周末,一年仅10天假期。
其实作为一个标准的90后,在职场沉浮好几年,即将成为一个手拿保温杯、喝热水、泡枸杞的油腻中年人,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我都觉得我还没有一个95后的小伙子那样努力地去学习去工作,就感觉我现在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会呼吸的痛。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也许你只是一时的偷懒,但是在以后的某一刻你会突然发现,曾经那些你瞧不起的人,因为你的偷懒,现在的你已高攀不起了。
我想迷茫,可能是所有年轻人的常态,不分时代。有些人只是迷茫了一阵子找到了方向野蛮生长,有些人迷茫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方向,浑浑噩噩一生。
希望大家能在大学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方向野蛮生长,等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能够开挂你的人生,让别人高攀不起。不要让10年后的你,埋怨现在的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