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冬奥,冰雪之约|蒙牛的“冬奥”赢了吗?( 五 )


而蒙牛对于这一块业务的涉足时间非常早 。2000年左右 , 蒙牛便开展了奶酪业务 , 但直至2018年才有了相对成熟的规划 。18年之久的时间里 , 蒙牛的奶酪业务发展缓慢 , 2019年市场占有率仅为2.8% 。
所以 , 当蒙牛在2020年底以近30亿元价格拿下A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时 , 其品牌高层不仅对其寄予了巩固奶酪市场老大位置的期望 , 更加期待通过细分市场的胜利 , 扭转常温奶市场的疲态 。
当然 , 奶酪这块蛋糕并没有那么好啃 。据妙可蓝多财报显示 , 2020年妙可蓝多的净利润为7398.5万元 , 同比增速达到了惊人的284.74% 。而高增速似乎也误导了大众的判断 。
实际上2020年之前的5年里 , 妙可蓝多仅有2017年实现了111.4万元的微弱盈利 。短期内 , 蒙牛难以依靠这笔30亿元的收购来提升低迷的净利率 。
科技冬奥,冰雪之约|蒙牛的“冬奥”赢了吗?
文章图片

奇偶派制图
另一方面 , 后知后觉的伊利 , 也开始着手布局奶酪市场 。2022年2月9日 , 虎年开工不久 , 市场便传出了伊利已经完成了收购百吉福(奶酪棒品类开创者)的合同事宜的消息 。蒙牛想要一家独大奶酪市场的美好愿景恐难以实现 。
另一个更加新奇的概念为植物奶 。伴随着素食风潮的崛起 , 植物奶概念逐渐为消费者所熟知 。作为一个被重新定义的产品品类 , 植物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为牛奶的理想替代品 。
据相关数据显示 , 2011年至2019年的9年时间里 , 美国传统乳制品的销量下降13% 。相比之下植物奶呈现了逆势增长的态势 , 以高达62%需求增速 , 成为了超过100亿元规模的新兴行业 。
由于其具备兼顾牛奶过敏人群的功能 , 未来对于牛奶行业的冲击十分巨大 。
面临威胁 , 乳制品巨头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 2016年5月 , 蒙牛与白波食品公司在华的第一个合资品牌Silk植朴磨坊成立 , 其全新配方植物营养系列产品正式登陆中国 。2021年蒙牛又推出主打燕麦奶的高纤燕麦饮料品牌“宜多麦” 。
只不过在这一领域 , 蒙牛面临的不确定性比奶酪市场还要更多 。高生产成本难以匹配目前还未完全达到顶峰的需求 。品牌在初期必将面临巨额亏损的风险 , 并且在更为广阔的竞争中 , 蒙牛未必能跑在伊利、旺旺、达能甚至星巴克前面 。更不用提拥有技术护城河的OATLY(瑞典品牌) 。
传统战争尘埃落定、增量战争前途未卜 。2022年的牛奶市场的战争 , 没有绝对的赢家 , 当然 , 也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输家 。
对于还未度过“中年危机”、亟需更多调整期的蒙牛来讲 , 也许会希望新的增量来的更晚一些 。
写在最后2022年 , 注定是乳制品与体育界高度绑定的一年 。
作为乳制品唯一合作伙伴 , 北京冬奥会以及残奥会的后续必将还会持续出现伊利的身影;飞鹤乳业也在今年宣布成为齐齐哈尔U12冰球队的赞助商;通过过去携手英雄联盟总决赛、签约谢震业为官方代言人 , 光明还将持续加大体育营销的投入 。
同样 , 蒙牛也不会停下跨界体育的脚步 。去年年底 , 22年历史的蒙牛第一次更换了品牌LOGO , 并且与中超联赛、中国足球国家队等合作伙伴继续加强持续性合作 , 显示出了打造顶级体育IP的决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