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日进一点(新技能学习的方式)

因为从事培训工作,对自身技能知识的更新要求比较高,在这个过程之中也比较关注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那如何去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呢?下面是我最近在工作中学习的心得
任何外在的表像我都在意先向下一层看看是不是能找到一些其他的,那当然先从态度的说起,一定要非常相信学习这件事情。相信学习新知,升级认知是一生的要务。这个态度到位,才有后面的一切。如果从内心深处不相信学习这件事,不在意刷新认知,那么后面谈的一切方法都不会对你有实质的帮助。
在非常重视学习的前提下,有几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我在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使用,受益匪浅的方式。
第一,记录与总结
和我相处近的朋友或同事都知道,我特别喜欢写和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最近所见的所有最牛的人,开会永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本子,而不是用电脑。在别人讲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在本子上记录。我以前也是习惯开会用电脑,但是和这些牛人接触多了之后,也逐渐向他们学习。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用最原始的工具「纸和笔」,可以让你非常专注的听,也非常有利于思考。因为你不是在逐字逐句的记录,你是边整理边记录,你在本子上所记录的,一定是自己听懂的,搞清楚逻辑的内容。你会用自己的语言,快速的总结。你会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来标记重点和关系,这些都是深化思考的过程。
无论是记录会议还是记录书籍内容,关键都是「记录与整理」,记录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整理,而整理的结果也要不断记录下来。
【136日进一点(新技能学习的方式)】很多人看书的时候只会看书,开会的时候只是开会,没有用好「记录和总结」这个方法,实在不应该。
第二,讲给别人听
对于「讲给别人听」这件事情,我自己以前有一定的感受,但凡一个东西要给别人讲,自然会比自己独自学习理解要深刻很多,特别是你在没有讲稿,没有PPT的前提下,还要给别人在很短的时间把事情讲清楚,把框架说明白,更加考验你对这个知识的理解能力。
当辅导他人做一个演讲的时候,我习惯让他不要用电脑,先口述整个思路的结构和框架,先把骨架拿出来提出来,抖抖,看看结构彼此的关连是不是结实的,足够经得起推敲。
我们一个同事上周去上了一个培训课,这周回来之后,不断的和同事讲述他听的内容。我从周一到周二晚上,总共听他给不同的同事讲了五遍,每次都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但是整体框架是比较一致的,而且脉络越来越清晰。一方面,在听了几遍之后,作为听众我自己比较清晰整个逻辑框架;另外一方面,相信他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比谁都要深刻 —— 因为他在非常主动的实践「讲给别人听」这个学习方法。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一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和周围的同事朋友分享你学到的新知,讲得越及时,讲得越频繁,你自己理解的越深刻。而带来的间接结果是周围的同事朋友受益,何乐而不为?
第三,在场景中实践
尽可能找到场景去运用和实践,我在学习《感受力训练》的时候,作为没有心理学基础的我学起来是很吃力的,总感觉这个东西,体会对方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没什么价值和意义,我还是强迫自己去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做出调整,转化成一个日常可用的沟通技能课,之后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之中又拆分成几个内容,把每一个内容深入到不同场景的沟通对话,有电话,微信,面对面,熟悉的和陌生的,不同性格的人对话的差别,在运用过程之中大量的收集运用的场景案例,再加工提炼。最后就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了!在这个学习运用的过程之中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体会。
第四,与厉害的人探讨
要想好好学习,就得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而靠近牛人,与牛人经常探讨,聆听新知,碰撞思维,能大大的促进你的学习。一方面是高浓度的新知不断迎面而来,一方面是你可以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怎样能距离这些牛人近一些?首先自己还是要爱学习,而且一定要有辨识度,
在学习演讲的时候,就跟随业内两个纬度最牛的两位老师,让他们的内容互相补充,自己再做内化,就比较容易掌握本源的新知
另外牛人为什么愿意和你交流:自己得与众不同。有这两点,牛人也愿意与你探讨、共事。自己有一定特点和牛人对你的认可,是互为因果,螺旋上升的。
第五,多多看看教材
最后的一点,学习材料的选择,如果某项技能的运用是本身已经成熟的技能或者接近领域的技能,大学教材依然是不错的选择,大学教材在多年的实践修订中,综合了非常多牛人的心血,即使可读性没有那么强,但至少先给自己搭建起来框架,即使不是同样方向,看看接近领域的教材,是可以比较容易做出迁移的。
永远追求新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