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FAST高效课程开发之二-从0到100的内容搭建策略

一个培训课程对学员而言,是否有效,是否好记,是否可衡量?最核心的一点取决于这个课程里包含的内容,是否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对培训内容的开发与整合,要以课程开发的目标出发,匹配相应的内容。
一、“萃取方法”,让内容更有效
萃取方法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来自“组织内部”,访谈专家,萃取内部的优秀经验,一种是来自“组织外部”,借力标杆,引入外部经典实践。
1、萃取专家优秀经验四步走:
a、收集素材,有内部资料收集、工作现场观察(要做详细记录)、访谈业务专家三种方式。
访谈专家是实用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但前提是要找到真正的专家,判断业务专家有三个标准,依次是具备实战经验、具有优秀业绩、具有自我复盘的能力。
b、实施访谈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访谈方式,要做好信息、工具、资料的准备。
c、整理萃取(关键点也是难点),是从理论方法和实际案例素材两个纬度去提炼并升华流程步骤、方法、工具。
d、验证审核,从多个纬度验证前三步的工作是否符合课程开发的目标。
2、借力标杆,引入外部经典实践
a、直接借鉴,将成熟的理论或方法直接引入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中。
必须遵从的两个原则:
(1)方法必须与问题匹配
(2)配套教学和课后实践工具
eg.OJT在岗辅导五步骤
b、间接借鉴,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对现有的方案进行修改。
eg. AIDA→HAIDAB
二、搭建结构,让内容更好记
1、设计结构,逻辑严谨层次清晰
(1)设计课程结构的三个原则:不多、不少、不重复
(2)课程结构常用的四种逻辑关系
a、按照记流程设计:单向流程、循环流程(eg.PDCA质量管理循环)
b、按照元素设计结构:根据方法建立结构、依据问题建立结构、按照线索设计结构和按照关系设计结构
(3)用前置内容完善核心结构,通俗的说就是在某个课程中,学员除了掌握这些解决方法外,还需要了解xxx的方法或知识。
2、包装内容,形象生动好记易用,常用的8种方式:英文组合、汉字拆分、成语改编、借喻类比、心法口诀、二维矩阵、颜色分类、诗词改编。
三、量化成果,让内容可衡量
1、表现目标培训效果显性化
即课堂表现性目标(要与课程开发目标有所区分),对学员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后能做什么确切的描述,表现的重点情景是课堂环境。
其作用是帮助学员确认学有所得,帮助学员和培训师对培训过程做出客观评价。
(1)课堂表现性目标的制定标准:当堂能实现,当堂可检验。
(2)课堂表现性目标的4个要素:对象(谁)、行为(做什么)、条件(什么条件)、标准(做到什么程度)
(3)课堂表现性目标的参考格式:经过培训后,学员能够在xxx条件下,完成xxx的任务,达到xxx的标准或水平。
(4)课堂表现性目标书写前的3种分析:
a、学员特点,相关知识水平、学习动机与兴趣、一般性学习偏好(习惯的学习方式、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以及过去在什么学习方式下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b、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越接近,教学越容易检验,教学的效果也越好
c、应用场景,是否有领导支持,工作场景的那些设备可以用到教学中,那些技能的运用依赖于设备、辅助设施、工具、时间安排或其他资源,新技能是否需要团队协作。
2、配套工具,让教学内容更落地
配套工具的主要价值是作为课程内容的一种外部储存形式,可以帮助学员回忆课程所学内容,并能够助力学员运用所学内容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常用配套工具有三种:
(1)工具表单(要完成工作的标准或如何检查工作结果),制作简易,使用方便。
(2)学习卡(随时提醒和指导学员应用所学的内容),可随身携带,便利性和指导性强。
(3)流程图(输入-输出图,直观的描述工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对准确的了解事情是如何进行,以及决定如何改进过程极有帮助。
【读书笔记-FAST高效课程开发之二-从0到100的内容搭建策略】对于复杂操作类的流程图,有助于学员理解课程内容和指导课后实践。

    推荐阅读